首页>委员建言

既要“无用之用”也要“应用驱动”

2018-04-2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本届全国政协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把题目定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对策”,以我国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和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等为背景,却也逢上了当下的“中兴难题”。

不得不让人思考,我们该怎样走好这重要一步,才能在未来抢占先机?

会上,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主题各异,却也有主线可以梳理: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既要做“无用之用”的基础研究,也不能忽略我们熟悉擅长的“应用驱动”,并为这两项根本性工作做好充分的辅助与支持。

图灵计算模型,回答了什么是计算的问题,奠定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香农通信数学原理,回答了什么是信息的问题,奠定了信息科学的基础。我们能否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科学问题?建立回答这些问题的原创系统理论?

陈霖院士问出了根本问题。基础理论研究、原始创新的相对弱势,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国际竞争中尚处“赶跑”阶段。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如何掌握核心根本的技术,做领先世界的创新成果?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无疑是筑基之举。

而基础科学研究,注定是“看不到短期效用”的长线艰苦工作,它需要创新和探险精神,需要“仰望星空”和“对于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好奇,需要对于科学发展坚定的信念,对于创新宽容试错的环境和持之以恒的鼓励扶持。

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曹健林、徐波委员,陈霖院士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

我们呼唤一种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要珍视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善学习、重实用”的勤奋特质,做我们最擅长的“应用驱动”,集聚人才、资源、市场等优势,这在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中,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技术链条漫长、应用领域宽广的充分竞争领域,人工智能从原始创新、算法、芯片、软硬件到应用方案的技术和产业生态,是个复杂系统的工程。

作为终端的应用,既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目的,也是让决策、市场和资本看到潜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施力,从而“倒逼”研发,也是效用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做好方方面面的应用也是会上委员发言的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到产业发展中,应用到社会生活各方面,解决人们所关心的安全、健康、环保、金融等问题,在应用中“回溯”科研,在应用中发现社会伦理、就业结构等具体问题并“各个击破”,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做好环境配套,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解疑释惑,才能真正推动人工智能良性发展,迎接未来新技术的挑战。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既要“无用之用”,也要“应用驱动”。

面向人工智能,我们探讨、探索、前进……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