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为人工智能“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018-04-2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是从“不完善”开始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是如此。对创新探索的鼓励和容错机制的存在,无疑是对这种“不完善”的应有姿态。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对这项“面向未来并可能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技术,多位委员表达了这样的想法: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

最迫切发出这种声音的,正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力量———企业。

来自人工智能发展前列的企业,李彦宏委员和刘强东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软环境问题。

“鼓励企业开放人工智能平台,快速实现‘智能+’大发展。”李彦宏说,人工智能平台能将分散在各个角落的数据汇聚起来,转化为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解决方案,从而加速各行业的智能化,这就需要“国家出台进一步的项目、资金、税收等政策措施,鼓励更多企业建设和开放一大批人工智能平台,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刘强东则从更具体的应用层面,提出对经济、政策环境的建议。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在“三农”领域也大有可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农业,可实现精准种植、精准营销;发展无人机等智能机器人,可推动无人技术在农业植保、灌溉、监测以及运输等方面的应用……但这些都需要政府在准入、试点、推广方面的支持。

不只是企业,来自研发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也有着对于良好经济、政策环境的强烈期待。来自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处理器中心的陈云霁认为,应充分利用股市等金融手段,筹措社会资金来突破智能芯片核心技术。

“目前证监会公布了独角兽上市规则是支持‘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企业的具体体现,但细则尚不明确。”陈云霁的具体建议是,强化和明确独角兽上市规则中对智能、尤其是智能芯片企业的政策支持。

任何“成长”都要付出成本和代价,但只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站立,才更加稳固结实。为人工智能“成长”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在与会委员、专家眼里,正是“不因细节丢失全局”的应有之举。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