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助推云岭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攀高峰
——云南省政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常委会议综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10-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中国,农业在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任何时候都不容动摇。农民事关民生根基、时刻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弦,农村的改革总是活力无穷、又交织着矛盾和难题。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要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

 

云南人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云岭高原带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基因”,全省各级各部门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创建优质高效的“第一车间”,用工业理念谋划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创造了一批又一批“云系”和“滇牌”。无论是烟、糖、茶、胶这些“老经典”,还是花卉、蔬菜、咖啡、马铃薯这样的“新花旦”。从种植面积到产业规模都在全国名列前茅,甚至远销海外,誉满全球。然而这样一批企业,却还是很难打破产业不集中、产品生产量不足等瓶颈问题。要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路上从“高原”走向“高峰”,云南还要持续发力,政协责无旁贷。

 

9月21日,云南省政协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主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委员和省直相关部门共同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打“高原牌”走“特色路”

 

云南的海拔从76米到6700多米,拥有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等多种地理形态,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素有“植物王国”“香料之乡”“世界花园”“生物资源基因库”等美誉。“法国用‘香奈儿香水、拉菲葡萄酒、依云矿泉水’三瓶水征服了世界。而云南的资源远远不止这些,但如何打造知名品牌,值得我们深思。”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孙乔宝,首先道出了对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建设的期待,“如何将资源、产业和产品的优势,转化为价值、市场和品牌的胜势,是品牌建设较为关键的战略突破点。”

 

“首先要规范‘特色’的标准,人家有我们也有的产品不是特色,和人家同一时间上市的产品也不是特色。”杜官本常委认为,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面临阶段性、种类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应立足云南‘低纬度高原’地域特色,优化农产品的空间布局,引导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向最佳发展区域聚集,同时将土地、财政、金融等生产资料、资源、优惠政策向该领域倾斜。”

 

杜官本话音还未落下,熊启怀常委连忙打开麦克风说,“云南的特色经济作物就是要根据地区的光照、温度、土壤等条件做好规划种植。要规划好众多品种不同的上市时机和规模,避免各州市一哄而上,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和滥价。既要大干产业,也要和‘一村一品’相结合。”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牵头调研的省政协副主席丁绍祥介绍说,“我们各个民族在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我们要让这些土地上的农产品带着民族标签走出高原。这样才不辜负习总书记将云南定位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每年秋冬到第二年的初春,北京消费者吃到的很多优质新鲜蔬菜水果,大部分都是云南供应的。”陈友康常委认为,有品质才能有市场,有季节差才能有魅力。他建议深度挖掘本地高品质冬季农业特色产品,发挥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优势,让北方的消费者在冰天雪地里感受云南高原带来的鲜香甜美。

 

坚持打“高原牌”走“特色路”,不久的将来,“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或将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4张亮丽名片。

 

□聚产业能走融合路

 

“一根甘蔗一粒糖,一棵胶树一滴胶。”坐拥资源却只能在产业的低端,仰羡产业链高端的丰利,云南大多数特色农产品面临如此窘况。“有产业肯定有产品,有产品不一定有产业。”常敏常委提出,努力发展主导产品为龙头的高原特色农业,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向产业园区聚集,统筹协调、集约经营、提质增效,形成“山头连山头,产品一条龙,货卖独一家,供求可持续”的新业态。

 

“只有种植规模,没有完整产业链的‘断头农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博弈与交融中,肯定处于弱势,规模再大也难以实现产业的获利性增长。”王云月常委建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适中、综合效益好的农业“小巨人”领军企业,带动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云南是中国最大的旅游省份之一,将旅游资源与消费者对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需求相结合,走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是云南下一步重点设计和实现的课题。”赵建华常委说。

 

熊启怀说,我们不仅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还要利用第三产业推动第一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第一产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这是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的形式,是当前乡村发展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孟庆红常委对政策把握十分精准,“我们不能放过这个机会,除了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外,还要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探索创意农业、科技农业、休闲农业等。”

 

“对,我们不能等,首先要自己‘堆起火’,国家才能‘再添把柴’。”王惠萍常委连忙接过话茬表示,各州市要加强特色规划设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

 

宋保钢常委认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可以为脱贫攻坚再加把力,建议在贫困地区培育一批能够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高原特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总结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模式,让贫困户、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受益。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确保不让一村一户一人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产业先行、融合发展将成为云南新一轮快速发展的“火车头”,驶向高效、安全、节约、友好的农业发展“快车道”。

 

□借科技力量走绿色道路

 

只有特色而没有先进科学技术的农业,不叫现代农业。只有加上“科技”这个内核,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才有发展的根基。云南的“产业大鳄”烟草,真正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到市场竞争中的脱颖而出,“云烟”的品牌是在与科技的相依相伴中叫响的。丁绍祥回忆,当初云南用仅有的外汇购置了科技含量相当高的烤烟设备,而烟草种植业从原始栽培到配套升级,科技成果不间断不脱节地运用,让云南的烤烟业根强苗壮、叶绿花红。

 

“云南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但农民还是靠着‘涨三年、跌三年、不跌不涨又三年’的老经验决策。”杨鸿生常委惋惜地说,现在还没有哪一个部门可以运用大数据指导实践,分析不出全国哪些特色农业产业属于过剩产能,哪些在高效益市场的需求是供给侧短板,别说农民,就连政府也不一定清楚现状。

 

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气候复杂,农业产品多种多样,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灾害类型多,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高原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作物品种和配套技术类型多、范围广、数量大,因此云南农业的科研压力格外大。

 

“院士和农民在同一块土地上种土豆,院士的土豆产值是农民的一倍以上,说明了科技的力量。”刘亮常委说,除了在生产中要加大科技投入,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中,安全质量监控至关重要,这需要运用多种科技手段保障特色农产品的安全健康,因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最大卖点就是“生态力”。

 

何云葵常委认为,“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地理优势和科技优势的融合”。她以油橄榄为例,“云南生态环境优越,大部分区域植被良好、污染少、空气清新、水源清洁,是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天然保障。”要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率,用鼓励机制让科研人员扑身基层,全面提高种植物的科技含量。

 

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和生态红利”将成就另一个风生水起的“云南印象”。

 

省农业厅、林业厅、农科院、省委农办、云南农业大学、旅发委、水利厅、环保厅等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郑重承诺一定针对委员们的建议,出台“必须有干货”的工作计划和发展方案,将今天协商的共识落实到底。

 

云南省副省长张祖林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建议意见后表示,各位委员的真知灼见、创新思路是“三农”工作的“智慧宝库”,接下来省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最大限度地将这些建议吸纳推广到实际工作中。

 

“从会前的准备、调查和思考,到会上的发言、建议和计划,全都体现了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省政协主席罗正富寄语大家,继续关注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利用政协优势,助推云岭高原的特色现代农业早日登上高原特色农业的“高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