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要“现代化”不要“脏乱差”
——北京市政协对“地下空间整治”开展监督性调研小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4-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慧忠北里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高高的门头挂着各种美食招牌,人潮熙来攘往。4月18日上午,北京市民防局总工程师王文科从109号楼一个不起眼的玻璃门后闪出来,带领着一大群人拾阶而上,再从玻璃门鱼贯而入。

 

这并不是哪一家美食城的入口,而是一个曾经散租给流动人口的地下室。从外看,这里跟旁边的店铺入口一样,毫不起眼。走进来,则别有洞天。

 

沿着台阶向下转三圈,到达地下一层。

 

“我的天,这地方能住人吗?”稍稍站定,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城市管理民主监督组组长蒋卫平脱口而出,同行的其他委员显然也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拥挤、杂乱、憋闷……

 

此时,散住人员已被疏解,外墙上一个个用红漆喷出的硕大“拆”字分外扎眼。尽管如此,委员们依然能从现场留下的生活痕迹,以及150多个被分割得大小不一的房间布局中,窥见之前经营的盛况。

 

走到地下第三层,氧气显然已经不够用,空气中浓重的异味呛得大家直咳嗽。“就是这样的地下三层空间环境里竟然住着700多人,这是多么可怕的场景:一旦发生火灾或者煤气中毒,后果不堪设想。”北京市政协城市管理民主监督组副组长曹长胜说起来仍心有余悸。“地下空间治理不仅关乎疏解人口、产业结构调整,更关乎城市重大公共安全。据统计现在北京有几十万人口生活在这样的地下空间,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这也是北京市政协此次关于“地下空间治理工作”专项监督性调研的初衷。据北京市政协城建委主任程静介绍,早在2011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地下空间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到2015年初,相关部门再次做出开展第二轮为期3年的整治决定。

 

经过连番整治,北京市在地下空间综合整治上获得巨大成效。仅委员们调研的朝阳区,在2015年到2017年清理整治中,就清退人员5.5万余人。在当前北京治理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及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大背景下,地下空间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我们的清理整治工作这些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问题也很突出。其中之一就是清理整治阻力很大。”一同调研的朝阳区民防局局长王军坦言,监督组今年调研的是已经清理完毕的地下室。其实清理过程非常艰难,租住人员极不配合。

 

当前我国针对地下空间管理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制度文件。对于那些产权不明晰或多方产权的人防工程,很容易在治理过程中相互推诿,让执法部门无从下手。“我们特别盼望能在法律法规和舆论引导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王军说,一方面通过舆论能争取居住者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有法可依则增加了执法部门的底气。

 

在曹长胜看来,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管理利用好90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对当地老百姓肯定是一件大好事。出于同样对资源的看重,地下空间治理之难也难在多年来形成的盘感错节的利益方。“要解决这个难题,要有勇气去切断这些利益关系,从制度层面着手,形成地下空间治理的长效机制,坚决不能反弹。”曹长胜说。

 

在地下空间综合整治上,清理是一方面,如何再次有效利用同样值得研究。

 

监督组同天调研的另一个地点———北京奥体文化商务园地下空间项目,通过统一规划、实现了地上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成为集交通、商业、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地下空间场所。而像109号楼这样的居民楼的地下空间腾退利用,成为北京市持续深化功能疏解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疏解后的地下空间,要用来解决周边群众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北京市政协委员刘守江建议,作为一种资源,闲置肯定是一种浪费。如何利用首先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走便民公益的路子,用于体育健身、便民仓储等服务。

 

市政协城市管理民主监督组副组长孙刚也同意便民服务的使用方向,但他补充认为,即便不能走市场化的老路子,也不能无偿,否则这些地下空间的管理维护使用是支撑不下去的。“如何利用腾退空间是清理之后要面临的大问题,有关部门一定要提前研究谋划,摆正分清产权单位之前的关系,落实监管责任,让地下空间真正成为有效利用的现代化空间,而非藏污纳垢的地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