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大会专题 新闻中心首页 大会机构 最新报道 新闻中心公告 委员履职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最新报道

走出家门,看看“双创”带来的变化
——经济界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双创”成绩单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3-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早年间这个地方鼓励农民下山去打工,这些农民工在外面交了朋友、长了本领,现在又回到农村,有的人自己开起了小微企业,比如农村原来没有面包房,‘城归’回来之后在农村开起了面包房,现在村里人过生日也讲究订蛋糕了。比如衣服店里的衣服很贵,款式还不一定时髦,‘城归’们把成衣铺带回了村子,为村民量身定制衣服。

 

在经济界小组讨论会场,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与大家分享了他在贵州省毕节市了解到的创业故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引擎和转型升级的新动能。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双创”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传递出哪些积极因素?资本助力“双创”又有哪些新思路?围绕这些话题,多位经济界全国政协委员在小组讨论会上发声。

 

回头一看,改革前行了一大步

 

最近,厉以宁经常被问到“怎么看待中国现在正在发生的变化?”

 

厉以宁说,他所关注的“双创”第一个聚焦点在农村。“首先,农民在学习,特别是在农村土地确权之后,家庭农场规模在扩大,农民们开始学习怎样管好自己的农场,怎样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接班人。现在看来,‘农一代’对‘农二代’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

 

厉以宁把这几年从城市返回农村的农民称之为“城归”:“当年有‘海归’,现在有‘城归’,在城里创业的年轻人,挣到了一些钱,也攒到了一些人脉,他们回到农村,对农村实体经济的振兴也起到了作用。”

 

除了上述的事例之外,厉以宁讲的另一个案例在汉江边。为了保护江水不受污染,江两岸的农民都在用有机肥种地,后来经过谋划,开始推广种植茶叶,这需要很多劳动力,于是家家都写信叫在外打工的孩子回来。种茶树,这看似是个经济问题,其实也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据厉以宁说,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农村留守空巢老人、妇女、儿童的数量各在4000万以上。“现在好了,儿子、女儿从城里回来了,大家可以一起生产富硒茶,既解决了经济问题,也对环境有好处”。

 

厉以宁的另一个聚焦点,坐标定格于北京中关村。这里有很多咖啡厅,咖啡厅里聚集着很多年轻人,他们不是在品尝咖啡,而是谈创意。一百年前,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是要素重组,厉以宁认为,在眼下,创新意味着创意,只要有好的创意,资金的嗅觉很敏感,就会跟过去。

 

一些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常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都枯竭了,怎么办?在厉以宁看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身处其中的人,只要走出家门,随处能看到中国的变化。比如农村,人力资本的改革已经开始了,大量地区在推动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改革一直在推进,现在回头一看,改革已经走出来一大步了,而且还在不间断地推进着。

 

“双创”成功与否,资本“嗅觉”也是硬指标

 

农民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谋划新点子,这些都为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力量。但创业创新同样需要呵护和帮助。话题一谈到这里,很多业界人士就会希望金融“活水”能够灌溉实体之花。

 

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银行原董事长闫冰竹看来,金融与创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既是密不可分,又有机融合,他建议,进一步增强金融供给,充分发挥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中小银行,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小银行自主设立和创办形式多样的众创空间。同时,重构金融生态,创新金融模式,提升金融效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众创空间及入驻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业务合作模式、风险补偿机制和业务考核体系,构建支持“双创”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生态。特别是,加快投贷联动试点落地,将信贷投入的“传动动能”和股权投资“新动能”有机结合,为创业创新输血造氧。

 

从资本角度看,必须看到机会,才会采取行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表示,实体经济要获得更多的资金扶持,先要向资本展示出清晰的创新发展路径。在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方面,关键一点是要营造有利于形成企业盈利预期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资本总是向利润高的地方流动,实体经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资本自然就追过去了。”对于这个话题,全国政协常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补充到,实体经济也应秉承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