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 议政建言

家风事大理应风清气正
——朱专兴委员候场时的小“花絮”

2017-03-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上台之前,我一直犹豫到底说普通话呢还是河南话,上台以后想着顺其自然吧,一口‘流利’的河南普通话就说出来了。”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专兴站上了他人生中从未想过的人民大会堂讲台,作了题为《坚守清廉家风铸牢家庭防腐“篱笆墙”》的发言。回到委员驻地,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缓和依然紧张的情绪,他向记者聊起了候场时的小“花絮”。

 

说起这篇发言的来历,朱专兴首先跟记者讲述起自己身边的一个案例。“去年,我认识的一位官员深夜被依法带走,家中哭声一片,老人从此一病不起,妻子茶饭不进,孙子不愿上学,入狱后他悔恨地说:对不起组织、对不起群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亲人、对不起子孙后代,最后连自己都对不起,落个牢狱之苦。”

 

其实,工作在检察院一线的朱专兴不止一次看到过刚才的情景,唏嘘之余,更多的是对事件的反思。“近年来,全国纪检部门查处的贪腐案件中,约四成与其家庭成员有关。2015年被查处的30多名中管干部,超六成违纪涉及亲属。”

 

从无数的反腐案例中,朱专兴深刻体会到,家风家教是人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生态”营养素。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亲人之间,往往容易最先发现问题,一定要抢先一步,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早打好反腐倡廉‘预防针’。”

 

每年,朱专兴带上两会的提案都跟反腐有关,今年也不例外。早在半年前,他就开始撰写,平时工作的体会心得、政协委员的履职尽责、自己人生的点滴感悟,都浓缩在这千字文中。“沐浴着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家教熏陶,就会把握好手中的戒尺、心存敬畏自觉。”这一次,清廉家风,成为他笔下反腐的第一利器。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3000多字的提案,在两会刚一召开就被通知“删字”——原来,他的这篇提案被选为政协大会发言备选。

 

发言,承载的是政协委员的责任和使命,绝不能辜负。“删就删吧,再不舍也只能舍了。”说到这里,朱专兴笑了起来。

 

您如何看待自家的家风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朱专兴静默了几秒钟。“我出身在农民家庭,我的父亲没怎么读过书,却从小教导我要诚实,要勤奋,不怕吃苦受累,他的话我是牢记在心的。”父亲对朱专兴言传身教,朱专兴对自己的女儿亦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家庭是命运共同体,我们每一位成员都守土有责,家风事大,理应风清气正。”

 

发言结束后,朱专兴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他说,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任重道远。国是大家的家,家是最小的国。他真心希望,每个家庭都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倡导清廉家风,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养成良好家风。

 

“家风纯了,党风好了,社风善了,我们的国家还会不好吗?”

 

采访临结束,记者无意间看到朱专兴曾写过的一首诗:“布袋僧,布袋重,身背布袋行不停。坐也布袋,行也布袋,放下布袋逍遥自在。”这首题为《放下》的诗,是他对人生的感悟,或许也可为更多人自省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