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 议政建言

又到两会,再说何宗文

2017-03-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愿意继续做一个有温度的政协委员,让人民群众从我们身上,不仅感受到政协的温暖,更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何宗文

 

两会前夕,安徽省政协委员何宗文给俞正声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中表达了他的感恩、感激、感动之情,汇报了他应邀全程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以来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回到乡间小路后继续做的那些事。

 

去年,何宗文成为首位在全国政协全会上作口头发言的地方政协委员。他的发言感染了人民大会堂台上台下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赢得了持久热烈的掌声。发言后,“何宗文现象”成为了社会热议话题。

 

又到两会,再说何宗文。一年以来,发生了哪些新故事,有了什么新思考,还是原来的“何委员”吗?

 

 

2016年3月12日下午4时40分许,万人大礼堂。脚穿布鞋的何宗文作完“做有温度的政协委员”的大会发言,在大会堂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吃力地拖着残疾的腿回到座位上。

 

何宗文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发言,刚开始心里很紧张。发言完了,向各位委员鞠躬致谢,回到座位上,掌声还没有停,我又站起来,再次鞠躬。会后,俞主席面带着慈祥的笑容走过来,跟我长时间握手,说了很多勉励的话。由于激动,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事后才回想起俞主席跟我说了什么。”

 

议程结束后,何宗文走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列席会议的海外侨胞看到他十分高兴,纷纷与他合影,耽误了他不少时间,以至于只能坐预留在广场上的一辆小车回到北京会议中心驻地。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目击了这一幕:“从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到东门外的马路边,不足200米的距离,何宗文走了20多分钟。不是因为他腿脚不便,而是被热情的政协委员和记者们‘拖’住了。这让他成为了最后一名离开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的与会者,错过了回驻地的大巴车。”

 

在回驻地的路上,何宗文没顾得上联系家人,第一个电话打给了鲁景超委员。鲁委员是国内著名的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大家,何宗文曾向她请教过。有一天晚上,他俩聊完了,何宗文离开她的房间,她非常客气地送出门外。何宗文腿脚不便,走路比较慢,本以为鲁委员一会儿就回房间了,走了一半,回头看看,她一直站在门口目送着,直到看不见何宗文为止。何宗文被这一幕感动着:鲁委员一点没有“大腕”的架子,对人“充满爱的尊重”。

 

何宗文的第二个电话打给了我,感谢《人民政协报》发表了报道他的长篇人物通讯《温暖的火焰》。我的手机不争气,刚说两句就没电了。回到报社,我赶紧充电开机,电话来了,那头是本报北会驻地记者解艳华,她边哭边说:“秦老师,我们都为何委员感到骄傲!今天他作的大会发言太感人了。同时,我也因为自己是报社一员而内心温暖。”

 

大会发言后,何宗文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热议话题。委员们在回驻地的车中、在自助餐厅、在微信“朋友圈”里,以及在次日小组会上都在讨论、赞美着这个“特殊”委员。

 

梁晓声委员说,在现场,何宗文得到的掌声是最多的,能感动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的力量该有多大啊!

 

李从军委员说,听了何委员的发言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民政协报》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榜样!

 

何委员的故事也在全国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全国人大代表章锋说,何委员的事迹在全体政协委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我作为人大代表,也深受感染和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李扬说,作为人大代表,我也要向何委员学习,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政协报》发现了何委员,在政协新闻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列席政协会议的海外侨胞王琳达也深受鼓舞,她说从何委员身上看到了一位中国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本色!

 

王兴东委员讲了一个小故事。

 

王委员和何委员都住在北会驻地,一个住5楼,一个住11楼,经常在电梯中遇到。3月11日,王兴东作完大会口头发言后遇见何宗文。何宗文说:“王老师,我要向您学习,我明天也要发言。”王兴东鼓励他:“你大胆上去讲,放开讲,因为这个讲台给你了,你是一名政协委员啊。”王兴东没想到何宗文讲得那么朴实、那么好!“何宗文的善良,是人的本性的善良;他拖着一条残疾的腿,眼睛还不好,坚持为老百姓做事,那是伟大人格的表现。”

 

何宗文在日记里写道:“我能从安徽乡间小路走上神圣的人民大会堂讲台,深知不是我一己之力所能及,而是源自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与开放包容,源自全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力量,源自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大会闭幕后,何宗文带着装满了两会材料的行李箱,回到他熟悉的田间地头和他熟悉的大街小巷。老乡们围坐一起,听他讲述他心中的两会故事。到高兴处,大家欢声笑语;到动情处,大家泪流满面。一个孩子说,我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像何伯伯这样的好人,也要去人民大会堂发言。

 

乡亲们自发观看了那天的大会发言直播,大家说,何委员能走进大会堂、能赢得这么多掌声,说明了国家在积极提倡正能量,而何宗文在大会发言中提及的重度残疾人龚建平一家更是激动不已。

 

时间过得飞快,2017年春节过完,又要开两会了。这天夜色已深,我准备休息。手机响起,一接,是何委员。

 

这个时候来电话,估计有要紧的事。

 

电话里鼻音有点重,他说是在“走基层、攀穷亲”时着凉了。他兴奋地告诉我,靠大家帮助,拖了4年多的龚建平人身意外伤害赔偿款事宜,日前已圆满解决、执行到位。

 

何宗文身上有一股子拼劲,对老百姓的事办不成绝不罢休。

 

6年前,因为一场意外事故高位截瘫后,龚建平大小便失禁,没办法自己去讨要赔偿款了;妻子汤志银,也只能顾得上照料自己的丈夫;他的女儿当时正在读高中,我“参观”过这个妙龄少女的“闺房”,床是用木凳木板搭起来的,书桌破损不堪,一块布挂在入口算是“房门”;龚家三口至今住在毛坯房里,家里一贫如洗,除了低保,没有了其他收入,唯一像样的摆设是一匹小小的陶马。

 

4年前,何宗文偶然听说他家的事后,就开始帮他跑腿、讨要赔偿款。去年6月,龚建平的女儿考上了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何宗文去祝贺。交流中,获知他的妻子和女儿从未出过远门。9月10日,何宗文和志愿者叶峰专程把她俩送到合肥校园报到。

 

这份赔偿款,是龚建平的救命钱。有人说,龚建平要不是生在一个好时代,要不是遇见了何委员这样的好心人,他的日子该有多难啊。

 

何宗文说,苦难是一所大学,它会教会人如何坚强、如何坚持、如何感恩。龚建平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活着,就会有盼头。

 

世界上如果只有一道门为你敞开着,那就是你的家门,那里有你的父母、爱人和孩子。何宗文在为老百姓跑腿、办事的时候发现,党和政府的每道门都为人民群众敞开着,龚建平的问题,就是在党和政府、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圆满解决的。

 

去年6月22日,池州老百姓张福田找何委员反映一个情况:他经营一个小小的烟酒店,薄利经营,生意不好做,还有人赊欠小店6万多元钱的货物。后来,他把欠债的人诉至某法院,结果胜诉。法律规定,诉讼费是由败诉方负担的,法院理应归还胜诉方预付的1520元诉讼费。但一年来,他多次去讨要诉讼费,无果。何宗文核实情况之后,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了这件事,得到了重视和支持,张福田当天就拿回了钱。

 

何宗文说,每次去政府部门为老百姓办事,都会被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大公无私、说办就办的工作作风所感染、感动。但也有个别工作人员,对政协委员很客气,对老百姓的有些“小事”却拖拉着办。

 

何委员敞开着办公室的大门,也敞开着自己的心扉。当他打开门接待和帮助群众的时候,社会各界也纷纷打开了方便之门,包括那些原来关着门的人。

 

这就是爱的逻辑,你心中有爱,就会被爱包围。

 

全国政协机关大院有个神秘的“23号院”微信号,推送了一篇博文《何宗文委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何宗文用他那蹒跚而又坚实的脚步告诉我们,政协委员不是权贵,但是非常高贵;何宗文用他那‘笨拙’而又智慧的行动告诉我们,政协委员没有行政的权力,但有神圣的权利;何宗文用他那模糊而又光亮的双眼告诉我们,政协委员不是一个名号,而是一个名节;何宗文用他那细腻而又磅礴的情感告诉我们,人民政协的力量不是苍白无力,而是掷地有声。”

 

2016年,何宗文当选为池州好人、安徽好人和中国好人。

 

 

也有人嘀咕,何委员进了大会堂,见了大世面,出名了,会不会“甩派头”、摆架子?

 

其实,从北京回去以后,何宗文比以前更勤奋了。他每天工作时间更长了,经常很晚才回家;以前一年休息的十来天时间也没了;他的活动范围也变大了,池州之外的老百姓也会来找他。

 

家住铜陵市的重度残疾人宛传海缺人照料,独生女虽然孝顺,却远在湖北黄冈市某区国税局工作。两地没有直达车,需要走上整整一天才能到,一年回不了几趟家。为此,宛传海向何宗文倾诉了自己的苦恼。何宗文知道跨省市工作调动牵涉面广、程序复杂,办成绝非易事。但看着老百姓期待的目光,他哪能拒绝啊!接下来的日子里,何宗文认真研究政策,也了解到宛家媛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遂向安徽省国税局主要领导如实汇报情况、真情求助,得到了省内外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去年8月16日,何宗文专程赶到铜陵,陪宛家媛去市国税局报到上班。那天,宛传海全家高兴得像过年一样,小宛看着何宗文劳累的样子,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何宗文说,人家大老远跑来找你,说明他们对政协委员充满了信任和期待。老百姓的信任,就是政协委员的责任。办事再难,但比起老百姓的信任而言,这点困难算什么?

 

从去年4月到年底,家住幸福村的谢秀莲母女多次找何宗文,反映她们的诉求。谢秀莲说,池州长江大桥施工单位在建设桥梁时,来来回回运输的大挂车把她们家的房屋震坏了,她们也去反映过,但一直没有获得满意的补偿方案。何宗文很少遇到这类问题,可把他难坏了。何委员这次用的是土办法,他把街道、村、大桥建设项目部负责人请到一起友好协商,把这道“力学题”变成了“协商题”,问题在协商民主的氛围中得以圆满解决。

 

大家都高兴。谢秀莲更高兴,是因为补偿款到位了;大桥项目部高兴,是因为纠纷化解了;何委员高兴,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谢秀莲说,何委员还是原来那个“何委员”。

 

何宗文大会发言后,香港籍全国政协委员梁满林、杨祥波被深深感动,主动捐赠40万元善款,支持他做公益事业。这笔钱不算少。何宗文想,如果把钱分成小份,每家送上千把元,可能起不到什么大作用,不如把钱集中起来,开展精准扶贫。

 

他想出了一个“一户一策一计”方法,并开始“试点”。

 

农村双重残疾人何海兵,熟悉加工木门技术,只是无钱购买机械设备。去年下半年,何宗文和村干部商量后,帮他购买了4万元木工自动化设备。何海兵说,有了这些设备,一年多挣个三四万元钱没问题。

 

农村重度肢体残疾人吴勇敢,惨淡经营一个小卖店,由于上厕所难,他很少喝水,生活质量低。何宗文花4万元帮他把小卖部装修一新,还添置了无障碍卫生间、洗澡间。吴勇敢的生活质量和小店生意均得到很大提高,现在他心情开朗,不时哼个小曲,还主动化解邻里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小纠纷。

 

有位农村盲人,妻子身体不好,女儿患有精神残疾症,日子过得紧巴巴。何宗文经过考察,准备今年帮他建猪圈,购苗猪、母猪、饲料,协调第三方准备收购其今后出栏的菜猪,还帮他建沼气池,实行循环利用。

 

有了“一户一策一计”这个好办法,何宗文为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在目前成功脱贫两户困难户的基础上,今年再帮上十来户脱贫。

 

大家说,何宗文是个“魔术师”,他不仅能从口袋里“变”出钱来,也能从脑袋里“变”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有心人统计,过去一年,何宗文接待处理来信来访279批次、469人,同比增加50%;协调、化解、帮助解决问题的信访案件达68件。

 

除此之外,一年来他共参加各级政协会议12次,提交38件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省政协对口协商会材料,妥善解决或部分解决了39个问题,还就6个问题征求省市有关部门意见。

 

 

何宗文把自己比作为“跑者”:一是“跑会”,当然他不是记者,他是参加各种会议去了;二是“跑腿”,继续为老百姓协调化解矛盾;三是“跑基层”,继续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调查研究。

 

何宗文说,老百姓来找政协委员,往往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办法就来自群众,所以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政协是他接触群众最大、最好的平台,尤其应邀列席全国两会,让他从全国政协委员身上学到了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政协平台,他也在其他平台上广泛接触老百姓。

 

作为省残联副主席和省肢残人协会主席,何宗文经常走访全省各地残疾人代表,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宣讲政策、征求意见、了解民情。一次,他在东至县召开座谈会时,偶然了解到残哥们周伯文遭遇难处,及时送去了5000元钱。

 

去年列席两会期间,何宗文和张海迪委员在一个界别。何宗文一直钦佩这位大姐,知道她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始终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为残疾人谋福利。海迪大姐也很关心何宗文,鼓励他多为残疾人、为社会做点事。

 

池州市人民信访评议团团长的身份,也是他了解民情民意的窗口。去年,贵池一家公司的部分职工找到评议团,反映对省里出台的某一文件有意见,希望何委员帮助反映。何宗文仔细研究文件后,认为他们提的意见有一定道理,就通过合法渠道向上反映。之后,何宗文根据省有关部门的函复内容,和职工们促膝谈心、解释政策,大家成为了好朋友,也增进了共识。

 

何宗文说:“老百姓都很讲理、很善良的。他们找政府,往往是实在没办法了。因为种种原因,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只要做好解释工作,他们都会谅解的。”

 

一旦有了新经验和新体会,何宗文都会及时和大家分享。过去一年,他应邀为各级政协委员、基层干部、有关职能部门作了20余场参政议政体会和经验辅导报告。有人说,原以为何委员身上有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原来答案这么简单,大家都可以学得到、做得到。

 

去年8月8日,时任安徽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同志特意安排何宗文,在省委党校举办的省政协委员暨市、县政协负责人培训班上作了《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政协委员》的报告,反响热烈。何宗文说,在当省政协委员的20年里,没有明方主席等的鼓励,他不可能走到今天。

 

8月10日,何宗文和黄林委员书面申请约见王明方,第二天下午,主席就见了他们。一见面时,王明方说:“不要说你们两位委员同时申请,就是一位委员,我也一定会安排时间。”9月16日,明方主席不幸逝世,何宗文潸然泪下,专门写下《忆明方主席二三事》来纪念他。

 

 

女儿何莉莉有时候会“埋怨”这个老爸,以前一年下来还能休息十来天,现在一个休息日也没有了,找他还要“预约”。有一次,一家人约好吃饭,刚坐下,电话找,何宗文又“跑”了。

 

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纯和很敬重何宗文,也有点心疼他:

 

“我一直在想,何宗文热心公益事业几十年,尽管经常遭遇冷眼、冷面、冷板凳,却无怨无悔,劲头不减,他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更不是编制内的人,他的动力是什么?何宗文内心深处感恩这个时代。他经常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他这样的残疾人可能找不到工作,也娶不到妻子,更不可能当上一名政协委员,让他有头有面来做参政议政的活、做协调化解矛盾的事。他说国家公职人员做事,待遇是党和政府给的;他能坚持为老百姓做点事,平台也是党和政府给的。”

 

池州市政协原主席方志恒说,何宗文为人很明亮,他发自肺腑拥护中央,心里装满了基层群众。这与张纯和的观点一致,也是何宗文坚持至今劲头不减、意志不弱的源头动力。

 

何宗文说:“评判是不是合格的政协委员的标准,不是看他是否有钱、有权、有地位,而是看他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没有尽职尽责,有没有让老百姓感觉到政协委员离自己很近,政协就在身边?”

 

何宗文洒向社会的爱,已经成为一粒粒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抽枝、散叶、开花、结果。当他帮助别人的时候,越来越多老百姓自觉自愿参与进来,心甘情愿地做他的志愿者和帮手。

 

最早提出“何宗文现象”的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说,何宗文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主要的是心灵的震撼与洗礼。大家都在研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而何宗文的事迹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中国故事。两会结束回上海后,蔡委员应邀作了若干场报告,每场都绕不开何委员的故事。

 

何宗文的故事正在民间传播着。去年10月,南京市政协委员陈庆琳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名叫“温暖的火焰”,许多市区政协委员参与进来,大家约定向何委员学习,在各自岗位上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稍早前的7月,北京市政协委员王琳达也建立了一个同名微信群,邀请她身边的人加入进来、参与讨论。

 

随着“何宗文现象”的传播,我也应邀去一些地方和单位作报告,并参与了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令我感动的是,不少人那么了解、熟悉何宗文,也不时在微博、微信中讨论他。每次我作完报告,都有人围过来和我深入交流。

 

今年1月15日,在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会场上,何委员建立了一个“何宗文扶贫朋友圈”的微信群,不到一天,他的“朋友圈”已超90人,对象主要有政协委员、新闻记者与各界爱心人士。

 

何宗文告诉我,他正在设想做三件事:

 

在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成立一家何委员(或何宗文)慈善扶贫机构;建立一个政协委员工作室;整理他参加政协组织28年以来的工作经历和履职体会,以及成功化解基层矛盾的一些实例和思考。

 

他会心想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