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 议政建言

小笔头 大启示
——徐晓兰委员与圆珠笔的故事

2017-03-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3月9日下午,人民大会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徐晓兰以一篇《小小一支笔谱写大文章》的大会发言博得了全场掌声。

 

“今天,圆珠笔再次回归公众视野是因为我国在制笔产业核心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项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是攻克笔头钢材生产技术,二是笔头生产设备,三是国产墨水逐步推广使用,这既是制笔行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迈出的‘一小步’,又是科技创新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该做敢为,一定大有可为!”

 

短短几句话,讲述了圆珠笔的前世今生,却道不尽和徐晓兰一样心系制笔业发展的政协委员们的心血与付出。

 

时间回到7年前。2010年的7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浙江、上海等地对中国圆珠笔头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展开调研,时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的徐晓兰委员就是当年的调研组成员之一。

 

“当时我还说一支笔有什么好调研的,一支笔最多一块多钱,而且我也不认为一支笔有多大的核心竞争力,但在后来的调研中我真是大吃一惊,原来小小的一支笔,笔头90%以上全部都是进口的。”徐晓兰回忆道。

 

对于调研过程中的心情,徐晓兰用了“心酸”两个字来形容。“之前我觉得我们都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探海,在量子领域独领风骚,怎么就造不出一支笔?但事实确实如此。没有创新驱动,我们就无法实现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这不是一句口号。”

 

马不停蹄地奔走,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委员们为小小的笔头殚精竭虑。在做了充分调研后,全国政协调研组形成两份专门报告。在2011年两会期间,这份报告引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的注意,报告中我国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但笔头近90%来自进口的数据让他坐不住了。在2011年的两会后,科技部启动了“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这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通过对笔头球座体原材料、加工设备和墨水制造这三项关键内容进行科技攻关,困扰中国制笔行业多年的“进口依赖”终于开始逐渐扭转。

 

“小小的笔头终于可以贴上中国制造的标志,这和全国政协的全力推动密不可分。7年来,很多委员都和我一样心系中国笔类制造业,每一次小小的推进和成功都让我们兴奋不已。”

 

在徐晓兰看来,小小的圆珠笔头给中国制造带来许多启示———首先,坚持自主创新路,改革发力供给侧;其次,找差距补短板,攻克难关抓落实;第三,勇于啃“硬骨头”,敢于用“自家货”。

 

“一支笔可以折射出我们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情况,可以折射出我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强,更可折射出我们坚持产业调整的决心不动摇。”徐晓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