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大会专题 新闻中心首页 大会机构 最新报道 新闻中心公告 委员履职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最新报道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
五位委员谈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3-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7日以“政协委员谈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召开记者会,5位政协委员分别就讲好中国故事、传统村落保护、加强书法教育、中国电影发展、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这5位政协委员分别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成龙,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主播海霞。

 

刘长乐:

 

“世界需要真实、多元的中国题材”

 

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是刘长乐委员的观点。会上,从事传媒业的刘长乐给大家讲述了他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感悟,在他看来,美好的东西都是全世界受众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个世界需要真实、多元的中国题材。

 

刘长乐用讲故事的方式回答了“世界上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这个问题。刘长乐说,《茉莉花》这个民间小调是由乾隆时代的英国公使秘书巴罗用英文记录了乐谱,把它传到了西方。乾隆三十三年,也就是1768年,卢梭在《音乐词典》中收录了这首歌。到1924年,意大利最有名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了歌剧《图兰朵》,主要音乐素材就来自于《茉莉花》,现在已脍炙人口,造成非常强烈的中国震撼。茉莉花的故事说明民族的东西是中国自己的特色,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全世界受众了解中国的话题之一。

 

刘长乐还举了儿童文学作品《草房子》的例子。他说,曹文轩老师创作的《草房子》在2016年获得了安徒生国际文学大奖,这是儿童领域的奥斯卡奖。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叫桑桑的孩子经历的苦难,作品里有非常多的悲悯情怀。可见世界上需要这样真实的、多元的中国题材。

 

谈到怎样发挥媒体的作用,刘长乐提到了自己拍摄的一个关于马可波罗的节目。他说,“我们和英国节目制作公司合拍了一个《寻踪马可波罗》,请了一个意大利小伙子作为一个旁观者来寻找马可波罗的足迹,看看马可波罗走过的地方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在英国、意大利播出后造成了很大的轰动,给中国形象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刘长乐认为,目前媒体形态变化气象万千,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产品出现,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在传统媒体的融媒体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前列,“大浪淘沙,把沙子淘走,最后留下的是金子,我想我们媒体人就应该做这个金子。”

 

冯骥才:

 

“文明传承就像火炬传承一样不能熄灭”

 

冯骥才被称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但在他看来,传统村落保护有很多人做,“如果说我是第一人,那应该是1001人”。冯骥才表示,在2011年前的十年里,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从2012年到现在经过四次审批,我国传统村落名录里有4153个村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这么大的工程,把自己几百万个村落全部过一遍筛子,把最有代表性、具有丰富文化历史遗存的村落选出来。”然而,冯骥才担心的是,选出来以后,却迎头碰上了空巢化和过分旅游化两个问题。传统村落脱贫最快的方式就是旅游,但冯骥才不同意“开发旅游”这个方式,在他看来,这对村落保护没有严格的标准计划,村民也并没有保护自己村落的自觉性。会上,冯骥才发出呼吁:“希望各界学者帮助我们想办法,让老百姓在村落里能够赚到钱,给他们找到一个出路。另外,国家应该建立一个机制,传统村落已经进入保护名录的要限制开展旅游。”他说,“我们的村落不仅仅是旅游的消费品,也需要留给后代。我们不能让积淀了千百年的村落,在我们手里一年两年就糟蹋掉了,文明传承就像火炬传承一样不能熄灭。”

 

在谈到传统文化如何在青少年中获得更好传承时,冯骥才强调,加强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十分必要。文化不只是知识,文化学习的最好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冯骥才说:“热爱的过程是潜移默化、渐进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塌下心来,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踏实做,一定要做实,一定要想各种办法。”

 

苏士澍:

 

“师资问题解决了,书法进课堂就解决了”

 

当了两届政协委员的苏士澍,近年来一直在为书法进课堂奔走呼吁。现在,书法已经进课堂了,去年,苏士澍又就此事走了20多个省近百所学校,发现书法进课堂的现状良莠不齐,影响书法进课堂的主要原因是缺老师。

 

苏士澍说,很多大学里书法没有列为一类学科,学生是在国文、美术课堂学书法,毕业后学生没办法去当老师。在调研中,苏士澍也了解到各地探索了一些不同的办法,比如请书法家和老师一起教,还有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养书法老师,“现在需要把书法教师的岗位和编制解决好,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苏士澍说,师资问题解决了,书法进课堂就可以解决了。

 

近年,苏士澍响应中宣部号召,参与了“写万福送万家”活动。去年,他和书法家们在北京车站印发50万张“福”,“那个时间段在北京站上车的人,拿到我们书法家一个福字、一个对联,心里特别高兴。”苏士澍说,如果有可能,他希望阴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变成全民写字日,“把汉字这个中华民族的根,利用一个节日传承下去。”

 

会上,苏士澍还谈到了古代书画的保存修复和复制问题。他说,改革开放以后兴建博物馆,储藏和保护进行得不错,但是良莠不齐。加强修复和保护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苏士澍建议培养古书画复制的人才,加强国家对真品保护的监管力度。

 

成龙:

 

“不是我牛,是今天中国市场令我牛”

 

去年11月,成龙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也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这项荣誉的电影人。会上,成龙委员跟大家分享了他的得奖感受,他说,“我们的电影人只要努力,就会走得更好,会有更多外国人跟我们合作,共同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成龙回忆说,四十几年前他拍电影时,不管是金鸡奖、百花奖还是奥斯卡,感觉都离他太远了。成龙靠动作喜剧成功闯出亚洲后,去美国试镜,“飞到美国16个小时,人家看你表演一套拳,就让你回去了,说英文不行,走吧。”成龙说,他在美国拍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电影,“我照他们的意思,拍他们的东西,电影出来没有人看,不但美国人没有人看,回到本土市场也没有人看”。于是,成龙放弃美国市场,回来专心拍自己的电影,“四十多年后,我就接到奥斯卡电话,叫我去拿这个奖,今天是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去找他们,很多人说你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名片。”

 

成龙认为,他走到今天是得益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壮大。“不是我牛,而是今天中国市场令我牛,今天全世界电影人都要到中国分这一杯羹。”成龙说,“中国有近14亿人,我们电影人只要用心做,共同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所有的梦想会来找你。”

 

会上,有记者问道,今年中美之间可能要商签关于进口更多好莱坞电影的协议,好莱坞电影的份额将会逐步增大。对此,成龙明确表示会有压力,但“更多的片子进来,会让我们更进步。”成龙表示,我们有更多机会看到人家的片子,学他们的东西,我们也可以请特技人员、科技、机器甚至邀请外国的团队帮助我们,他相信这个压力会促进国产片的进步。“如果我们只是关起门拍自己的电影,没有竞争,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票房成果。”成龙说。

 

海霞:

 

“从传统中找回初心,有初心才能继续前进”

 

当下国内兴起了一股国学热,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也非常火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比如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会上,海霞委员详解了这个节目的来龙去脉。她说,从201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就不断地推出这样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谜语大会》等,已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海霞说,她有一年担任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的主考官,有一个参赛孩子因为特别喜爱中国的汉字,半年时间背了三本辞典,不仅背,还琢磨古人是怎么造字的。比赛的考题中有一个问题他不会答,他就在现场自己造字,居然成功了。“我觉得由此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今天的青少年依然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会上,海霞引用了冯友兰先生谈中国文化的一句话:“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海霞说,中华文化在全世界文明当中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大宝库、大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需要不断地从中挖掘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去传承它。“《中国诗词大会》就是源于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背的唐诗宋词;春节的时候一家人照一个全家福,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庭观;过年阖家团圆,就是我们的中国文化。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它、传承它。”

 

制作《中国诗词大会》的过程也体现了媒体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海霞说,这样的节目让全社会去重温经典,重新回归传统文化当中,从传统当中找回到自己的初心,有了初心才能继续前进。“在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我们媒体人得到了心里的满足感、成就感,看到自己节目引起全社会关注、被大家纷纷点赞,全社会都重新回归到传统文化当中,我想这就是成风化人。”海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