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2016,中国教育,我们见证也推动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1-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6年9月,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者开始注重课程改革,回归育人本源,触摸“初心”的脉搏。

考试改革,为基础教育开辟新空间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被称为历史上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高考改革。此后,各地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出台方案,错综复杂的高考改革,轮廓渐趋清晰。

这场改革的本质是什么?将为中国基础教育开辟怎样的新局面?将给亿万孩子带来怎样的成长环境?

2016年8月,教育周刊编辑部邀约教育界精英汇聚孔子故乡———山东尼山,召开第70期教育之春沙龙,关注高考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获得的新空间、面对的新挑战。

我们注意到,由国务院推动的这次高考改革正在给教育的全链条打开新局面。2016年12月,教育部举行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讨班。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考改革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2017年的工作重点和“十三五”时期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改革的重大政策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核心素养、课程改革备受期待

当前,以提高质量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教育改革遇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革,个性化学习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2016年9月,被称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风向标”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引发社会关注。核心素养的概念一时间成为教育界的流行语汇。教育周刊有《担责任,承未来》委员话责任感的报道,亦有《科学教育,得有“科学味”》对科学素养的关注,还有《艺术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点缀”》等文章关注艺术素养的培养。

与理论界的思考同步,一线教育人一直在探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6年11月,教育之春沙龙邀约各界委员走进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关注该校以长征精神传承为主题,从活动到课程的探索。北京十一学校从“课程”到“学程”的探索、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学校“超学科课程”等一批典型案例亦受到周刊关注。

家庭教育、亲子陪伴引各界关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发现,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和教师在给学生减负,减少考试、减少家庭作业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家长“自愿”让孩子进入培训机构去“增负”。

令人欣慰的是,2016年,家庭教育问题进一步引发社会关注。2016年11月,全国妇联联合多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2016年12月,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教育人已经不再停留于“5+2=0”的抱怨,很多学校也意识到,要起而行之,开设“家长课堂”来影响家长。

为引导社会舆论,让家长不要盲目跟风,周刊编辑部策划推出一系列文章:《“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被裹挟的家长》、《我们为何没焦虑?》、《家庭教育需形成合力》等系列报道,呼吁社会继续形成合力,引导年轻父母给孩子上好“人生重要一课”。

2016年4月16日,教育周刊编辑部举办了教育之春沙龙成长科学系列,主题锁定“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刘长铭、万选蓉等与会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呼吁设立亲子日;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记者与会并进行了大篇幅的跟踪报道,共同推动了该问题被关注。之后的六七月间,北京师范大学、红黄蓝教育等机构举行活动,进一步参与助推全社会对这一话题的持续关注。

民办教育:修法是焦点

2016年,对民办教育界从业者而言,“修法”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一年,周刊对民办教育修法给予了不遗余力的关注。

2016年2月底,围绕业内关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法问题,周刊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民办教育实践者共聚研讨修法。两会期间,在部分民办教育实践者支持下,周刊编辑出版“推动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系列特刊,连续3个特刊12版面,集中展示民办教育形象、反映民办教育界心声和诉求。

历经5年调研、讨论,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这意味着,自2017年9月1日,分类管理将正式施行,选择非营利的举办者可以获得明晰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而选择营利性的也可以正大光明获得回报。

国家立法明确了基本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同时,充分授权省级政府依据本法精神,结合各地实际,自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这一举措考虑到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民办教育差异较大,不宜一刀切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政策的动荡,既有利于推动民办教育实现平稳过渡,也有利于激发地方积极性、创新性,探索多元化的、有地方特色的分类管理改革。

有专家建议,地方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要用好权力,而不是“恃权而骄”。因此,地方教育、财政等部门应相互协作,加强调研,更多地倾听本地民办教育者的呼声,制定真正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配套措施。

2016年,不同领域资本继续将目光投向教育。有调研数据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就有31家上市公司进入教育行业,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称要投资14亿元在浙江杭州创办国际学校。与此同时,半年内成立的教育产业基金规模达到了80亿元。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最近3年,在线教育遇冷,一些资本转向收购实体和品牌,更加关注民办学校和民办幼儿园。2016年,多家教育机构引入投资,部分还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据中信证券研究,以教育为主营的业务或者带有教育的上市公司在A股的已达60家。

业界指出,随着民促法修法,除义务教育外的其他教育阶段允许营利性教育机构存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在未来,很多学校都将赢得资本青睐的机会。这一趋势有利于部分教育机构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但同时,这也将给部分教育机构带来巨大“诱惑”。在此背景下,教育领域将迎来重新洗牌,不过,品质仍是未来竞争不变的核心。

高等教育:双一流受关注立德树人是根本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本刊专版邀约委员、专家、学者共议如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纵观2016年,从全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论述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从教育部发布的高教质量“国家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到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回顾这一年,我们发现,高等教育始终都在围绕立德树人这几个字进行。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对于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双一流”高校建设——本刊开设了“高教高端”专栏。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不论今后双一流如何规划,高校还是要回归“育人”的本质,即高等教育回归初心,就是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教育部下发了多个文件都始终围绕育人、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比如:高教三十条、创新创业教育、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等等。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不管大学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多少重大变革,通过教育教学实现知识传播,通过科学研究推进新知识创造和产生,始终是大学核心功能。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春天

李克强总理对于2016年12月2日召开的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巨大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制造和工业4.0行动,职业教育肩负重任,并正在迎来发展的春天。

2016年,从中央到地方,职业教育踩下了发展的加速器。

2016年年初,“工匠精神”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本刊邀约教育、科技、文化等不同界别全国政协委员阐释如何转变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2016年这一年,教育部等多部门密集出台文件,《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等等,形成了涵盖学校设置、专业建设、教学标准、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等环节的制度体系。我们在报道中发现,在北京、上海等地,职普贯通培养等打开职业教育学子上升通道的实践也正在积极落地并扩大范围。

2016年12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福州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对现代职教发展指出:让职业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这是陈宝生部长主政教育部以来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首次发声,也是对职业教育今后发展提出的要求。

在此期间,职教专家在多个场合呼吁职业教育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姜大源等甚至发出“中职不牢,地洞山摇”的呼声,今后一段时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成为教育、企业等社会各界共识,职业教育地位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我们发现,职业教育在职教扶贫中也发挥重任。2016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省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本刊专门开辟扶贫专栏关注扶贫工作。比如,北京市商业学校针对云南保山学子、陕西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扶贫工作,正在为“扶贫攻坚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怀弱势群体,聚焦教育短板

2016年,全国政协多次就教育扶贫、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短板问题”进行调研,并就相关问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借助政协平台呼吁多方力量关注。

关注教育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而这其中,教育扶贫是一条重要途径。

2016年5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在扶贫攻坚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联合调研,教育周刊随行报道,随后开设教育扶贫专栏,广泛关注职教、基础教育扶贫动态。

关注学前教育。近年来,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有未有的大发展,幼儿园数量、质量都有显著提高。但是,部分深层次的问题导致“入园难、入园贵”现象依旧存在。对此,全国政协组织“重视发展学前教育”调研组,先后赴海南、北京、甘肃进行实地调研。本刊对此作深入报道,并推动关注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资源依然不足;学前普惠性资源依然短缺,公办幼儿园占比较低,民办园中提供普惠服务的机制问题尚待科学设计。

关注特教。长期以来,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政协委员非常关注特殊教育发展问题。为了全面深入了解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2016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王家瑞分别率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赴吉林、江西、天津开展专题调研,为组织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打下良好基础。教育周刊多次结合政协、党派调研工作报道特殊教育问题。目前,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随班就读专业教师的配备依然不足;特殊教育投入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编制不能满足特教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多篇幅关注并呼吁问题解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为“特别”的群体、“特别”的事业议政建言,为特别的孩子奉献“特别的爱”。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