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开放如何全方位高水平
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委员
香港内地要互补共赢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响应。作为“一带一路”重镇,香港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加强和内地的交流融合。一方面,香港具有人才充足、对沿线国家的税务政策及市场状况了解等优势;另一方面,内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间不长,经验方面还有所欠缺。内地香港企业充分合作的话,既可让内地企业少走弯路,又让香港企业找到商机,实现双赢。
为实现香港、内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共赢,两地可先在金融机构融合上下功夫。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依旧在路上,香港要继续发挥固有优势,加强和内地金融机构的融合,将来人民币国际化以后,才有可能继续将这些合作业务扩大、保持,也才有可能巩固自己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林代表
构建航空航运产业链
近年来,国内航空、航运运输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运输产业的核心增长区域。“一带一路”战略为西部地区进口飞机、推进船舶融资租赁提供了良好机遇。
西部地区应结合沿海发达地区经验,以保税港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在政策及监管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拓展进口飞机、船舶融资租赁业,进一步拓宽西部地区融资租赁市场的业务范围,从而带动西部地区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升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此外,推动进口飞机、船舶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将吸引更多金融资本、航空航运要素的集聚,带动飞机、船舶维修等相关产业发展,有力推动完整航空航运产业链的形成,加快构建西部中心枢纽。
广东湛江市长王中丙代表
开放成果需向内推广
我们对外开放过程中有两个实际问题,一是自贸区政策推广力度不够,要将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成果推广到更大的区域,让对外开放跨上新的台阶;另一个是国家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不够充分。
建议加大政策推广力度,加大对相关企业的金融支持。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促进外贸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坚持内外联动,用好出口信保等金融工具,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创建境外市场公共销售平台,发展便利跨境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口岸网络平台,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等。此外,在深化经贸往来的基础上要重视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必须相辅相成,它是减少隔阂、增进与合作国家相互理解、加深友谊的重要桥梁,是促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的重要依托。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代表
自贸区作用超出想象
自贸区改革在倒逼国内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的复制推广效果也很好。
比如为推进贸易便利化,我们现在正联合20多个国家做电子通关平台,长江流域电子通关统一窗口建设进展也很大,这实际上对长江经济带乃至“一带一路”建设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自贸区对投资便利化作用也很大,去年上海合同利用外资居全国首位,而其中很大一块就集中在自贸区。它起到的作用,已超过原来的想象。自贸区改革如今已到了深层次,因为事权归属不同,不少问题需要中央部委与上海市政府一起协作,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有勇气、有锐气、有朝气。上海对自贸区先行先试的经验,是可以进一步复制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中去的。
黑龙江穆棱市大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春艳代表
沿边城市开放不脱节
沿边城市具有“对外开放”的优势和潜力,但由于产业体系不完善、对国际形势分析不到位等原因,开放城市容易产生三个“脱节”问题:口岸城市与内陆城市脱节、大宗贸易与加工制造脱节、大通道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问题。
为实现沿边城市依托“一带一路”对外贸易提档升级,要坚持内需外需并进、出口进口并重、投资引资齐发,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开放型基础设施,完善国际大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境内外园区建设;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大平台建设,优化开放平台布局,着力建设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及生活环境。此外,还应根据进出口额的变化随时调整出口政策,调整优化供给结构,使外部风险最小化。
厦门航空董事长车尚轮代表
空中通道缺少民航枢纽
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商务来往的便利和物流运输的顺畅。我国服务“一带一路”的空中通道还存在民航枢纽数量偏少、服务不完善的问题。同时,目前普遍执行的72小时过境免签,对于中转旅客仍显不足。
打造“一带一路”空中通道,首先要建设定位于区域枢纽的机场。与一般机场不同,枢纽机场尤其要在中转设施方面下功夫,要进一步便捷中转服务设施,完善机场旅客、行李中转服务,缩短中转时间;其次,增加中转航线。相较于航程较长、油耗较高的直飞航班,中转航线能够有效提高客座率,每座位公里成本可降低25%以上,从而提供更低的票价,降低旅客出行成本。此外,建议为适当延长过境免签时限提供政策支持,更好满足旅客中转需求。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委员
重视环境可持续研究
从地理视角看,“一带一路”虽然包括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核心区是环第三极地区。而这一地区正在出现包括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在内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如何保证这一地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重大挑战。
建议在科学技术层面研究区域资源环境及其可持续利用、环境风险与灾害等问题,并从区域乃至全球角度更加深入地认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进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引领“一带一路”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前沿科学研究。此外,通过建立海外科教中心区域联盟和国际科学中心全球网络,发起和实施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大科学计划,科学地提出“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协同应对战略。
企业走出去如何扶上马送一程
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香港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委员
抓住消费全球化商机
“一带一路”将亚太经合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连接在一起,也正好让生产全球化和消费全球化两大主要场所衔接起来。从战略布局角度来看,北边的丝绸之路侧重于将资源和大宗商品运往中国,而南边的海上丝绸之路则侧重于将中国的产品、产业输出到沿线。也就是说,“一带一路”整合了未来中国转型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力量迅速崛起,“全球生产、全球消费”的新型网络状供应链格局正在形成。这对内地、香港及全球的企业而言,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为此,香港和内地企业要继续推进生产全球化,并抓住消费全球化带来的商机,服务非亚太经合组织国家中崛起的消费者和大量的中小型、甚至微型企业,高效布局供应链,从而用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褚艳芳代表
下好能源外送先手棋
国际产能合作会产生大量能源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有着丰富的太阳能、水电和风电等能源资源,我们可充分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也可以发挥国内能源产能优势,通过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的能源输送设施,实现能源外送。
我国水电产业已建立起完备的国际领先的产业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参与国际产能建设和装备走出去的生力军。而在中西部,丰水期时的水电产能非常巨大,若能依靠特高压输电通道实现能源外送,则可以按照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思路,将我国中西部的水电能源送往印度、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的外送不仅能有效降低国际产能合作中的能源成本,而且能减轻合作国的环境负担,有利于国际产能合作的长期持续发展。
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代表
让企业共享开放红利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也面临项目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国家已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项目审批还存在着部门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审批权下放不彻底等情况。
建议编制“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目录,让企业共享“一带一路”红利。在国家层面,应编制中国企业500强或中国各行业前100强名录,并组织代表我国各行业综合实力和水平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建立工业园区,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优势。同时,建议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方式为中国企业建立外联渠道提供方便和机会,并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方便企业尽快走出去。
上海人民政府参事蔡建国委员
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
去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2%,这些投资的受益者多是大型企业以及为之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银行金融企业,而引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与活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参与度较低。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帮扶力度,建议成立专门服务组织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信息,更好地帮助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同时,鼓励大、中小企业相互合作,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海外市场。中小型企业可以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大型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基建投资。此外,应健全企业保险制度,为中小企业赴海外投资提供金融支持。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委员
推动国产品牌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然而,我国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并不高,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企业小而散,缺乏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品牌缺少话语权;二是长期以来品牌建设滞后,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
我国需要完善品牌评价机制,推动全球品牌价值评价的标准化,以地理标志保护、农副产品等区域品牌为切入点,推动国内品牌国际化。目前,我国按照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惯例获得2000个地理标志保护,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中,95%以上都是农副产品。这些成功的经验是我国推动品牌建设的富矿。鉴于此,各级政府要强化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管理:建立品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建立检验检测的公共服务平台等,从而培育和打造自己的品牌。
陕西荣民集团董事长史贵禄代表
建商会引导企业出海
“一带一路”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还处在初级阶段,具有资源有限、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方面的特点。如果企业在“出海”中各自为战的话,则不利于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民营企业家要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整合资源的能力,善于与不同所有制企业强强联合,实现抱团出海。另外,在国际竞争中,很多国家都依托商会团结合作。如瑞士的钟表商会会员如果不按照规则竞争,就会被开除出商会,而瑞士所有的银行都不会为被开除的企业开户。因此,我国也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建立行业商会,发挥协调作用,理顺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的内部管理,尽力避免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形成“出海”合力。
文化走出去如何落地生根开花
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文化部原部长蔡武委员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成为大国间角力的新领域。相对于美国等大国而言,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仍很薄弱,国际话语权依然掌握在他人之手。不少国家对我国猜疑和防范的心态并未减弱,亟须通过有效的对外传播来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理解互信。
应着力丰富传播内容,不但要关注我们“想说”什么,也要考虑受众“想听”什么。要拓宽传播渠道,通过新闻、出版、电影、广播、演艺、展览等各种途径,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方式形成合力。要构筑传播平台,鼓励引导国内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与国外大型传媒企业合作,在增加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等平台数量的同时提高其质量。此外,要创新传播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在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建立账号,加大手机终端应用程序的开发,用文化化解隔阂,用故事传递声音。
保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徐念沙委员
更多鼓励大众参与分享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国际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偏低;二是文化传播内容较为单一。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传统文化层面,其中很多人仅仅是出于好奇的心理,谈不上深入了解和挖掘,对于反映中国现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则关注不够。
建议用好“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加快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探索培育共享型、出口型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通、共同发展,建立一个共享、开放、跨国的互联网交流合作平台。在此过程中,要更多地鼓励社会大众的参与和分享。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政策法规、金融资源和人才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我国文化企业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并购海外优质文化资产,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河北省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副团长靳灵展代表
文化走出去需要创新
目前,我国的文化走出去在形式上还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行为、政府买单,把一些文化产品送出国门,然后组织一批留学生和华人来观看。这样的活动对西方主流媒体、主流社会的影响力不足,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缺少话语权。
要想变被动为主动,必须要敢于创新、乐于创新。首先,在表现形式上,要在保留中华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选择西方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的自觉和自信。为此,需要培养一批既理解中华文化,又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人才。其次,在创作内容上,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上的中国,不能一味“啃老”,要“昨天”和“今天”有机结合,大胆展现中国的变化,进行文化再创造、再升华。只有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才真正具有走出去的动力和韧劲。
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吾守尔·斯拉木代表
开放发展要配好“软件”
坚持开放发展,不仅要配好“硬件”,还得强化“软件”,如此才能实现不同地域、经济圈间“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的目的。
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应加快语言信息化建设,建立实现中西亚多语种信息化处理与交换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及综合应用平台;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通晓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储备库。此外,还要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为世界了解我国古老文明和多元文化打开一扇窗。
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劲松代表
文化应率先走出去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让实体企业大有作为。然而,企业走出去离不开文化支撑。只有在国家层面上更加重视更接地气、走入民间的人文合作,才能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良好社会心理基础,构建信任平台,促进国外民众对中国产品、中国品牌、中国文化的认同。
在外合作中,要契合当地文化,多关注民生工程,并在宣传上瞄准主流人群,充分利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文化元素讲好故事。此外,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国有文化企业应该主动作为,重视公益与商业运作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