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大会专题 新闻中心首页 大会机构 最新报道 新闻中心公告 委员履职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委员履职

医药卫生界委员联组会上——“两分钟协商达成一个心愿”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3-0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管委会主任张澍曾对记者说过:“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时他感到最荣耀。”

 

3月4日上午,这份荣耀不期而至。

 

当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到华北宾馆参加医药卫生界委员联组会。张澍在发言中提到,由于临床医生,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医生相当于国家公职人员,按现行规定不能参与公司医疗产品研发,出国交流也受限制,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医疗产品创新。俞正声主席对此高度重视,几次插话并现场询问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确认情况属实后提出了“主管部门思想要放开,并在卫计委下属医院开始放开”的意见。

 

“马晓伟副主任当即表示可以,医生参与医疗产品研发有盼头了。”张澍在回味那两分钟现场协商的经过时,脸上写满了兴奋。

 

张澍为何在发言中强调医疗产品创新,这要从一台小小的心脏起搏器说起。

 

2012年4月底,张澍在贵阳见到了来自毕节市岔河镇双华村农民钱德敏。这位患有严重心律失常的农村妇女紧紧抓着他的手说:“谢谢您为我提供了心脏起搏器,要不然我真的没命了。”

 

2011年3月,张澍联系某国外医疗器械企业实施了一项公益行动,每年为5名毕节贫困心脏病患者免费安装心脏起搏器,钱德敏是受益者之一。可是公益行动只能持续3年,3年后呢?其他贫困患者怎么办?一个心脏起搏器四五万元,那些年收入只有几千元钱的贫困家庭如何承受得起!

 

“我国每年要使用7万台心脏起搏器,基本全靠进口。当时就想,要是能国产就好了,价格会便宜得多。”张澍说,事实上,不止心脏起搏器,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极大地加重了国家医保负担和患者医疗负担。

 

在国外,医生参与医疗产品研发司空见惯。但在中国,临床医生参与公司医疗产品研发还是个灰色地带,缺少国家政策和法律保障,主管部门和医院的支持不够甚至还有阻碍。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医生被视为国家公职人员,不能参与公司成为股东或合作方。前些年,国内一家企业想请张澍参与研发心脏起搏器,或者聘请他做技术顾问。“我当时确有冲动,但是创新的火花很快熄灭了———因为我是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生。”

 

从那以后,他多次通过政协平台呼吁国家重视国产医疗产品研发,并出台政策鼓励临床医生参与到医疗产品创新中来。

 

2013年,本报以《国产医疗器械创新需要氛围》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得到俞正声主席的批示。后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畅通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审批通道。但在国家层面,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疗产品研发的政策迟迟未见。

 

听说张澍还要在当天联组讨论会上就此问题发声,同界别的葛均波、胡盛寿和霍勇三位委员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的执着。“我有三个想法:一是不希望国产医疗产品的研发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贫困县’;二是不希望进口医疗产品成为我国医疗花费的‘无底洞’;三是更不希望中国的医疗投入成为国外大企业的‘摇钱树’。”张澍坦言。

 

“现在好了:两分钟协商对话,达成了多年的一个心愿。”会后谈起,张澍对未来我国医疗产品研发水平提升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