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专题调研综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07-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如何在这些地区打好扶贫攻坚战,如何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也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重点了解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方面存在的突出难点和问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具体要求,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并为9月下旬召开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双周协商座谈会做准备。7月8日至14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远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深入农户校园,走进工厂车间,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建真言、献良策。

 

变“大水漫灌”为定点“滴灌”

 

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杜鹰看来,目前农村贫困人口是国家统计局通过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出来的,对于研究贫困人口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具体扶贫工作中还要弄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只有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后,才能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宁夏和贵州已经开展了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发扬基层民主,透明程序,保证了贫困户认定的相对公平公开。宁夏在识别方法上,坚持“五比五看”——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比生活环境、看居住条件;比贫困程度、看致贫原因。贵州实行精准扶贫“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户主提出贫困申请后,村民小组住户摸底,村委会审查并进行公示,乡镇党委政府审核确定后再次进行公示,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

 

在确定了扶贫对象后,宁夏和贵州等地也进行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扶贫措施。宁夏根据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实施牛羊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并提高了扶贫资金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精准;贵州把干部驻村作为实现精准扶贫“滴灌”的管道,按照“一村五人”的安排和“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的原则,选派11590个扶贫工作队、55864名干部开展驻村帮扶,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

 

“建档立卡、建扶贫信息系统,虽然工作量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但相对于提高扶贫开发效益而言,这些投入值得。”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说。

 

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要还

 

在宁夏和贵州调研期间,两地都提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贫困地区脱贫的制约问题。

 

“水资源短缺和交通建设滞后是宁夏六盘山地区最大的瓶颈,只有把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才能为推进精准扶贫打牢基础。”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秉晨表示。

 

宁夏六盘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0多毫米,干旱缺水是造成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和群众贫困的最大制约因素。而铁路建设滞后,对外交通少,运输能力不足,高速公路通道尚未完全打通也让当地的脱贫之望困难重重。贵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令人担忧,尽管贫困地区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但对外通道的打通还不能替代贫困地区交通条件依然落后的根本面貌。预计至2015年底,贵州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仅为53%,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不到10%,县乡公路砂石路比例高达50%,还存在“晴通雨阻”现象,全省仍有28%的建制村未实现通畅,6051个撤并建制村中尚有5816个未通硬化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面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不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越是贫困地区交通建设造价越高、地方筹资能力越弱等问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王正福表示,精准扶贫的含义不是只注重一村一户,不是只要突破年收入2300元的贫困线就可以了,在关注个案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脱贫的办法,而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的解决,是摆在各级政府案头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一定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把历史的欠账补上。”

 

扶“志”与扶“智”并举

 

“精准扶贫的精准不仅要体现在能准确找出贫困户,找出他们贫困的原因并给予扶持,更要体现在能精准地找到让贫困户脱贫的根本办法,产业扶贫就是能激发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使脱贫能够可持续的最好办法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原部长王伟表示。

 

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作为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实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是贫困地区扶贫工作者们的共识,他们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宁夏实施“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双到扶贫攻坚工程,根据贫困户发展条件,优先支持与扶贫关联度高、扶贫对象能够广泛参与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而针对农户们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的实际,他们也同时注重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群众掌握实际技术,增强致富本领。

 

“扶贫开发,产业是重点,交通是关键,教育是根本。”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系副主任、推进与动力技术所所长朴英一再表示,要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重视“硬件”开发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教育发展。

 

“在贵州,农村人口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7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造成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弱、就业门路略少,脱贫致富的渠道狭窄。因而,扶贫先扶智显得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国家从教育扶贫的角度给予更多的支持。”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表示。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董玲在实践中也感到,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或有一技之长人才,就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

 

“扶贫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根本是要提高扶贫对象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脱贫致富之路上发挥出主体作用。坚持扶‘志’与扶‘智’并举,应急与谋远结合,既抓当务之急的就业技能培训、致富适用技术培训,又抓立足长远的教育发展问题,有效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本领和贫困居民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杜鹰表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