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工作

将“夕阳”事业打造成朝阳产业
——九三学社中央赴豫调研“农村养老问题”小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05-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河南1亿多人,人口结构基本上体现了国家的人口结构,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与国家水平基本一致,其反映出来的农村养老信息是可靠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鉴于我国“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和迅猛发展的老龄化趋势,近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带队前往河南省荥阳市、洛宁县和宜阳县,就“农村养老问题”进行考察调研。

 

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总人口为10662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13%以上。同时,作为农业大省,河南60%的老年人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农村养老形势十分严峻。在随后召开的农村养老工作主题座谈会上,河南省民政厅和部分地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目前,农村养老服务主要依靠农村敬老院、农村幸福院和农村老年协会开展相应的服务。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李本谦介绍:我国农村养老主要是“兜底”养老,即为“五保户”等特定对象提供养老服务,对于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基本享受不到养老服务。李本谦不无担忧地说:距“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定的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床位要求,省内还有6.4万多张的差距。

 

在宜阳县柳泉镇元村老年幸福院,小小的院落成为村里老人搞活动、话家常的“公共之家”,农村的“分散养老”变成“集中养老”。老人们怡然自乐的氛围感染了调研组。河南省民政厅负责人也当场表示,在已有7160个的基础上,河南今年计划新建3000个农村幸福院。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说,养老是当前最大的社会问题,而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问题尤为突出,对于提前进入老年社会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要有预案、有措施、有考虑、有研究,建议在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的长尾效应引发的老龄化爆发性增长问题,将养老服务业作为可能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经济转型的国家高成长型服务业强力推进。

 

据测算,如果每个家庭一周需要一个小时的家庭养老服务,全年可拉动GDP增长0.2%。因此,我国下一步在养老服务领域,最主要的任务是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政府需要找准定位。对此,洛阳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占武表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和发挥作用,社会投资力度不够,市场配置作用还不明显,与社会公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和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德挺对此深表赞同,“对于农村养老,不仅是‘兜底’,更要关注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全靠政府来养老压力很大,可加大社会力量的投入,探索发展养老服务社会化。”河南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调研员张红兵补充说,目前正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道路,政府权力“放得下”,社会组织也要能够“接得住”。政府部门应从公共利益出发,加强对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确保让有限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老年学博士丁志宏认为,河南在探索农村养老方面有很强的特殊性与代表性,在追求养老形式多样化时,要抓典型,注意跟踪收费、管理、服务等运作模式,解剖一只麻雀,从而确立行之有效的养老工作思路。“要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定环境的养老服务理论和机制,结合农村老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及农村传统文化习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制。”丛斌总结。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