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04-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马利

 

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构架中,人民政协制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60多年的发展中,人民政协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变化和发展的,这其中既反映了执政党对人民政协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人民政协实际工作面的不断丰富与扩大,而更为实质的是,其反映了政体构架对于中国新型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回应和调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推动国家治理走向成熟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大治国战略。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阈中,审视人民政协制度,将深化对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时期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促进人民政协在这一治国战略中的进一步完善。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人民政协的地位

 

人民政协地位确立的内生合理性和应然性。

 

人民政协作为一个性质独特的机构,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植根于一个核心取向,即团结和吸纳执政党系统之外和国家权力系统之外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从而扩大执政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国家权力的社会基础。这一核心取向,既符合政党政治逻辑,也符合国家治理逻辑。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实现了转型,国家体制外的多种社会新生力量崛起,社会和个人的自主空间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分化,这使得社会结构日益复杂,而政府则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这使得执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面貌和构成也发生了改变。在这种社会格局下,人民政协在国家施治中,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民主表达中,其团结和吸纳的核心价值便日益凸显。

 

人民政协作为“最具广泛的代表性和最大政治包容性的组织”,成为联系国家权力体制外各种社会力量的制度化平台,人民政协的工作内涵也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而不断丰富扩大,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又扩展出团结和吸纳广泛的社会新生力量,着重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宽阔平台,从而在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施治体系中,与人民代表大会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充分保障人民民主的实现。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人民政协的制度价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其核心要求是公共治理的法治化、公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人民民主的健全化,实现国家施治体系和施治方式由“管理”到“治理”,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而体现依法有序、公平正义、民主开放的现代政治文明的价值特征。

 

国家的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治理是现代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走向成熟而采用的施政方式。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即要完成“管理”向“治理”的转换,这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就权威的主体而言,管理的主体是一元的,即政府等国家权力机构,治理则意味着共治,其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政府权力体系,也包括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等;就权威的施行而言,管理是命令式的,强制性的,是完全行政化的管控,治理则既具有强制性,也具有更多的协商性;就权威的运用向度而言,管理是垂直式的,自上而下的,治理则既有垂直式的,也有扁平式的,可以平行展开。以现代政治文明的先进理念实施国家治理,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社会活力的释放、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和民主的深化,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中,人民政协的制度价值显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其一,对于国家治理中的多元主体来说,人民政协作为国家制度平台,与国家权力系统之外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力量乃至个人发生联系,是连接国家权力系统与其他各类共治主体的纽带,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间,行政体制内与行政体制外的互动中,起到联系、协同各类资源的枢纽作用,既将社会与民间的意志反映给政府,也将政府的意志传达到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在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空间与自由度将进一步放大,治理的多元主体也将更加发育成熟,人民政协的工作内涵也将进一步丰富。

 

其二,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既是法治化的,也是民主化的,其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扩大人民民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这一治理体系必然要求拓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与广度,它要求规范政府权力,决策科学透明,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治理的公共性,强调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互动,追求多元主体利益的合理协调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的民主制度,这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的诸多重要原则和体系的构建运行,是以协商民主的形式来体现和实现的。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特色协商民主的缘起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具有的独特制度价值,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中,人民政协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对人民政协的建设提出要求。现代国家的治理原则,要求治理机制的明晰化、制度化、法理化、有序化,而当前人民政协的工作实践与其还存在一定的落差,因而,人民政协自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建设,应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人民政协的作用

 

团结促进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贡献力量。人民政协是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所承载的这一中国独创的政党制度,营造了内涵独具而优良的政党关系和党际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人民政协将凭借制度优势,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在凝聚政治力量、汇集治国智慧等方面继续发挥巨大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各民主党派也是整合、协调社会多元共治主体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各民主党派长期以来吸纳聚集了许多不同领域的贤才精英,可以为国家的治理倾其才能、贡献智慧。再者,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们党创造的最早的协商民主形式,是孕育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摇篮,可以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中,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提供借鉴。

 

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中,协商民主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主要的民主方式。较之于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更直接地体现了民主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

 

协商民主强调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广泛政治参与,强调公共正义和普遍利益,强调通过对话、商讨,促进相互的理解,从而形成公共意志和公共决策,因而可以在多元复杂的社会中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更充分地体现公众的民主权利。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执政党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布局。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

 

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协商机构,与协商民主有着与生俱来的共生关系,并且在60余年的发展中,培育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精神,也积累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经验。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立规范有序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挥好人民政协制度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是其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其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