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 议政建言

单霁翔委员:故宫文物清理工作仍需完善

2015-03-07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04年至2010年底,故宫博物院耗时7年,整理文物180多万件,基本完成了建院历史上的第5次藏品清理。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博物馆,这次清理基本情况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2012年至2016年,全国将对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故宫的工作还将如何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耗时7年清理180多万件文物

 

记者:故宫自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宫古物以来,多次进行大规模清理。2004至2010年12月,故宫耗时7年共清理180多万件文物,能否介绍一下此次文物清理的基本情况?

 

单霁翔:这次文物清理,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最全面的一次文物清理。全面解决了总账与分类账不一致的问题。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有的是在抄录分类账时出现笔误,有的则是历史上在办理文物调拨、外借、销号等相关工作时或未按规范办理手续,或在具体执行时出现偏差。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对库房内文物进行仔细核对、追查,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次清理也是最彻底的一次文物清理。首先,彻底清查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资料,做好了文物提升工作。如古器物部完成资料22类、46002件套的整理。宫廷部旧有原始底账记录的资料数不足1万件,经过此次核对,共整理出资料51678件,且同期完成了22861件资料提升文物的工作。其次,古籍、古建类藏品首次纳入文物管理序列。此外,自民国至建国前后,有23万余块清宫镌刻的经版和书版,从未清理过,这次全部按照文物管理要求进行了清点。最后,图书馆19个文物库房的564713件文物、38348件资料,共计603061余件(册、块、幅、包等)藏品全部清点完毕,并按照文物要求完成了相应账目的编制和录入工作。

 

记者:相对于以往的文物清点工作,此次清理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单霁翔:此次文物清理工作理念方面的进步值得关注。我们将文物清理与推动文物保管意识转变结合起来。长期以来,大量宫廷历史文物未被作为文物对待,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帝后书画,此次对其进行整理与评估,纳入文物系统。在此理念指导下,仅2004年至2007年间,共计2.5万件帝后书画及13万件历代钱币等得到系统整理,18万件资料藏品提升为文物,20余万件武英殿书版、“样式雷”烫样以及大量建筑构件等也纳入文

 

物账册进行管理。

 

故宫文物清理工作需要不断细化完善

 

记者:故宫的文物普查清理工作还有哪些难点和亟须完善之处?

 

单霁翔:就本次文物清查而言,首先是藏品清理、展示、修复的空间和条件亟待改善,需加快“平安故宫”工程建设。藏品清理有较大空间需求,一方面清理工作本身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核对、编目、照相;另一方面,普查清理完成后的文物藏品需要库房进行保管,部分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和展示。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库房、展示、修复空间非常有限,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180万余件藏品中仍有约一半只能利用古建筑作为库房。地下库房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一、二期地库不能实现针对不同质地藏品的温湿度调节,设备出现老化等问题。展室均在古建筑内,除少数几处可以实现相对有限的温湿度控制外,也基本处于自然状态。这个情况亟须通过“平安故宫”的建设加以改善。

 

其次,专业技术人员仍需培养和补充。应借助社会力量,与高校、各研究机构、专业公司开展合作,推进故宫学院、故宫研究院的工作。藏品清理工作包括了大量信息核对和采集工作,故宫博物院的业务人员和摄影力量不足,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参与信息采集工作。藏品清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在加强故宫自身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借助社会专家的力量对藏品内容进行相关研究,并将学术成果提供社会公众使用。

 

最后,藏品清理是博物馆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我呼吁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要积极参与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摸清家底,公布目录。只有彻底摸清家底,理清藏品的种类和确切数量,文物的保存状况才能清晰,进而才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保护研究与传承。故宫博物院从2004年至2010年,前后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其历史上的第5次藏品清理,全院藏品数字目前已精确到个位,但我们认为,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基础信息库与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博物馆发展相比仍显不足,需要不断细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