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 大会新闻

实现“好商量” 落实“商量好”
——来自政协分组讨论现场的报告

2015-03-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3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做大会报告时,将“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单独一节做了详细阐述。4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委员们表示,把“协商民主”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这次政协报告的一大亮点。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事好商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是协商民主最生动的表现形式。政协作为我国重要的参政议政机构,如何既实现“好商量”,又落实“商量好”,考验着“中国式商量”的智慧。

 

实事求是,敢于直言

 

“今天委员们发言,不是工作汇报,要讲真话、心里话,亮明观点。”4日一早,政协经济界别的分组讨论一开场,小组召集人、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开宗明义。

 

平等协商,不强加于人;真诚协商,不敷衍了事;民主协商,不强求一致;务实协商,不流于形式。分组讨论会上,委员们说实话,谏诤言,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主席夏德仁表示,报告增加的“协商民主”一节,笔墨深刻,很有政治高度,体现了全国政协改革创新的姿态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责任担当。

 

“民主监督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要敢于建言献策,不是跟着唱赞歌。现在民主监督的形式更加多样,范围也逐步扩大。从精神文明到法制建设,政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外部监事梅兴保说。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主席马中平说,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大胆探索,及时总结。他建议各级政府要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建立委员联络机制,搭建好沟通、议事的渠道和平台。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以开展协商为主要工作方式,与其他协商方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

 

体谅包容,求同存异

 

亮明观点就会产生交锋。对于各种意见和建议,只要是基于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无论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无论是多数人提出的还是少数人主张的,都应该允许反映和表达,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包容。

 

全国政协委员董大胜指出,报告中特别提出要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政协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过去一年来,全国政协通过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不同形式,不断拓展协商平台,丰富协商民主形式,为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供了更多沟通对话的机会。

 

“强调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就不能不提到协商民主,其中政协是最重要的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表示,“要进一步构建人民政协制度体系、政协委员履职规则等,在理念和机制上,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

 

梅兴保委员表示,去年以来,全国政协围绕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开展了大量调研。然而,现在一些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还是“单向”的,即政协委员自己开展调研,再将调研成果送交相关部门。既然是协商,就更应该是“双向”,有关部门在制定法规、政策前,应更大发挥政协作用。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

 

“去年部分政协委员去南水北调库区调研,调研报告反映了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等很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原副主任李津成说。

 

他的发言引来其他委员的回应:水源地很多地方原来的产业被关停了,但今后怎么发展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也直接关系水质能否保证。

 

一年来,全国政协正确把握人民政协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切实加强协商互动和讨论沟通,促进不同思想观点交流交融,逐步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消除误解、取得谅解,努力凝聚思想上的最大共识。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6101件,审查立案5052件。截至今年1月31日,已办复5044件,办复率99.84%。

 

“2014年,全国政协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寻求最大公约数、汇聚改革正能量,拓展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广度和深度,弘扬了民主精神,践行了协商理念,增强了议政效果。”全国政协委员霍学喜说。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与会委员纷纷表示,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下,一定会做到协商民主有新加强,民主监督有新举措,制度建设有新进展,增进团结有新作为,履职能力有新提高,进一步把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记者齐中熙、顾瑞珍、于文静、孙铁翔、徐硙、王茜、郭信峰、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