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全国政协民宗委赴宁夏调研“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
让民族地区“乐业梦”照进现实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4-08-1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阅读提示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调研组日前就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赴宁夏调研。调研组认为,解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就业问题对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改善百姓民生、推动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

 

无论是曾经守着几亩庄稼地、围着灶台和孩子转的农村妇女,还是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生活保障的失地农民,或是没有稳定收入、对生活感到迷惘的农民工,只要心怀“乐业梦”,就不应该放弃对他们的支持。

 

民族地区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国家对民族地区就业扶持政策情况如何?8月4日至7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调研组就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赴宁夏调研。调研组深入银川、吴忠、中卫等地,走访、座谈、讨论,希望为这些问题寻找到答案。

 

调研组认为,解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就业问题对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改善百姓民生、推动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

 

产业发展是就业的突破口

 

“十二五”以来,宁夏城镇新增就业27.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4日下午,在调研组与自治区党委、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举行的专题座谈会上,自治区人社厅有关负责人称,由于产业门类少、规模小,宁夏城镇化进程中普遍面临就业岗位不足问题,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而且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尤其是失地农民中大龄人员就业困难。

 

几天走访下来,调研组发现,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导致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和素质不符合部分用工企业对劳动技能的需求,技工短缺现象普遍。

 

“一定要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民族地区就业工作。”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表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的支持力度,加大民族创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微型企业,扩大就业创业规模。

 

调研组副组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华士飞认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国家应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向民族地区优先布局,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向民族地区倾斜,实行差别化政策,进一步带动就业。

 

所到之处让调研组深感欣慰的是,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解决好百姓就业的愿望越强烈。以宁夏中部城市吴忠为例,近年来依托民族特色优势,全市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已达17.6万家,带动就业人数29.8万人,一大批创业者在民族产业、商贸流通等领域实现创业致富,尤其是餐饮品牌“吴忠饭馆”,已经在西北地区家喻户晓。

 

欣喜之余调研组成员有了更多思考:特色品牌光在地方出名还不够,能不能盯住自己的强项,把特色做大做强?

 

“福建的‘沙县小吃’已经开到全国各地,‘吴忠饭馆’为什么不行?”华士飞的话得到调研组成员的一致认同,大家纷纷表示,民族地区应紧紧依托地域特色和优势产业,打造创业品牌,不断拓宽创业空间,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把“就业”作为城镇化的硬指标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空间迅速扩张,失地农民日渐增多。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旦离开土地,他们的困惑就来了:自己究竟还能做什么?失地农民的困惑,也是调研组成员在车上、在调研点、在座谈会上经常谈论的话题。

 

调研组提出,民族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广辟失地农民就业渠道,让失地农民不仅捧上新饭碗,更要捧稳新饭碗。

 

“如果城镇化脱离产业发展,过快地把缺乏城市就业能力的农牧民转移到城里,容易将分散的贫困变成集聚的贫穷,引发新的问题”、“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要把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作为评价城镇化建设、衡量城镇化水平的约束性指标”、“宁夏是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劳动者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约束,一定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帮扶”委员调研越深入,思考越全面。

 

“是不是所有的农民非得进城?”华士飞的观点为地方政府推动就业工作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委员们建议:一些旱地能不能通过改造变成良田,让部分农民继续安心从事农业,尤其是现代化农业?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能完全被否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提高农业水平,让农民真正获利。

 

技能型劳动力培养迫在眉睫

 

“我市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但在有些地方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单位,不仅求才若渴,即便是搭好了窝也很难引来金凤凰。”8月5日,中卫市委书记马廷礼说。

 

“就业与教育联系紧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所有的人在就业之前,都需要接受教育以获得最基本就业力。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地区从业者技能素质相对较低,就业困难重重,需要引起重视。”全国政协委员黄元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此次调研期间,调研组多次提出,要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根据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人口状况,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和专业设置,真正培养出技能型劳动力。

 

调研组认为,要大力重视劳动职业培训,可以统筹利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联合当地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通过培养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晓敏建议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因招用少数民族劳动者而增加用工成本的企业进行适当补助,建立良性工作机制,增进少数民族员工心理认同。

 

全国政协委员才让提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也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式。

 

无论是曾经守着几亩庄稼地、围着灶台和孩子转的农村妇女,还是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生活保障的失地农民,或是没有稳定收入、对生活感到迷惘的农民工,只要心里怀揣乐业梦,就不应该放弃对他们的支持。“此次调研的目的,就是了解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情况及其存在问题,我们已经把宁夏方面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详细记录下来,回去后认真研究,向中央提出意见建议。”朱维群的话道出了调研组成员的共同心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