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 议政建言

只要有希望就会有信心——代表委员谈民族地区发展

2013-03-05  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党的十八大为民族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希望。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届全国“两会”,参会代表委员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喀什行署专员木太力甫·吾布力:不仅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还要在西部名列前茅

在离全国两会召开还有近半个月时,喀什人已经感受到了喜悦和振奋。2月20日,《金融支持喀什经济开发区战略合作协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签署。根据这一协议,银行将向喀什地区企业计划授信253亿元,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领域。舆论认为,这预示着喀什经济开发区进入发展的又一黄金期。

喀什,这个曾经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地,随着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历史,一度成了新疆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

在全国人大代表、喀什地区行署专员木太力甫·吾布力看来,喀什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喀什位于整个亚欧大陆的中心,与5国接壤、8国比邻,有5个国家一类对外口岸,“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是人们对喀什的形象说法。

独特的区位优势需要政策激活。木太力甫·吾布力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喀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做出决定,在喀什建立特殊经济开发区。把喀什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令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羡慕的光芒四射的西部明珠城市”——这是中央对喀什的战略定位。

木太力甫·吾布力说:“新一轮对口援疆大幕拉开后,各援疆省市都拿出真金白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喀什加快发展,4个援助喀什的省市每年投入资金近400亿元。”

据木太力甫·吾布力介绍,目前,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进展顺利,2012年4月,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家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入驻。

“今天,喀什正在建起空中‘丝绸之路’。”木太力甫·吾布力介绍说,喀什机场先后开通11条疆内外航线,每天航班量已超过10班。2012年,喀什国际机场航班起降8841架次,旅客吞吐量达109万,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成为新疆支线机场中唯一一个跻身“百万级”的中型机场。预计到“十二五”末,喀什机场航班起降架次将达到13300架次,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80万人次。

在陆路建设方面,喀什借助国家推进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建设和喀什—阿克苏、喀什—麦盖提、喀什—伊尔克什坦口岸等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积极推动喀什直达内地城市的客货列车铁路建设。

“对于喀什来说,我们不仅不能拖全国的后退,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人均收入还要在2020年位于西部前列。”木太力甫·吾布力说,“只要有希望,我们就有信心。”

木太力甫·吾布力认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喀什的发展基础是民族团结。经济开发区是开放的,要依靠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没有民族团结,没有社会稳定,谈何引资聚智?”

木太力甫·吾布力还认为,喀什的民族团结要有深层次的内容,主要是“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三个不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真正深入人心。

全国人大代表、山南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云丹:十大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人口不多,名气却很大。

山南是藏族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西藏历史上的众多杰出人物都诞生在这里。西藏历史上的诸多“第一”也诞生在这里:第一块农田,第一座宫殿、第一部经书……

不仅如此,据全国人大代表、山南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云丹介绍,山南的基础设施在西藏也是比较好的。不过,与东部地区相比,山南依然是一个贫困地区。

一个贫困地区在发展的道路上,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云丹告诉记者,山南首要解决的是民生之忧。“只有民生改善了,发展才有基础。”云丹说。

据云丹介绍,今年,山南出台了10项重点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实施好安居工程,改善农牧区条件,控制物价水平,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保体系,优先发展教育,强化医疗保障,完善文化设施,推进扶贫开发,抓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等。

“每一项措施都有具体的目标任务,比如安居工程,要求加快推进全区剩余5789户农牧民安居房建设,今年要确保7.17万户农牧民全部住进安全适用的房屋,还要新建、改建4528万套(户)保障性住房。”云丹说。

云丹介绍,为了在实践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山南地区人民政府提出了要把山南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生态美好、改革开放的模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红河州副州长谭萍:建设更有活力、更加宜居的“美丽红河”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因国际河流——红河流经全境而得名。全州下辖2市11县,总人口453万人。除汉族外,红河州境内居住有哈尼、彝、苗、傣、壮等10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8%。

红河州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河口、金平、绿春三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848公里,是中国走向东南亚、东盟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

2013年地方“两会”结束后,红河州制订了详细的5年发展规划,其中也包含了新一届领导的发展期望。

据谭萍介绍,未来5年,红河州将以建设更有活力、更加宜居的“美丽红河”为目标,以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四个重点”,加快建设绿色经济、工业经济、民族文化、区域经贸合作“四个强州”,实现全州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此,红河州树立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深度贫困人口全面解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差距缩小,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充分体现,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环境显著改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水资源、能源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统筹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带动功能全面显现,州域城镇化率超过50%,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红河”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期待,全州人民共建、共享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境安宁的幸福生活。”谭萍说。(记者 李寅 周芳 高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