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 地方动态

上海政协:提案“微服出巡”协商办理“直下基层”

2013-02-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们现在看病就医能享受到医疗救助的政策,心里是十分感激政府的关怀,只是……”“只是什么,尽管说!”“只是在看完病以后,还要手持各种看病支付的凭证找到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去先进行身份的核实,才能把已支付的看病费用给报销掉,这样一来就要我们这些低保人员先期筹措一笔不小的医疗费。”在上海市长宁区某医院就诊的市民李先生一股脑儿地“诉忧”之时,他并不知道,此刻向他发问的人群中,有上海市医改办、医保办、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多位市政协委员。

如此“头衔林立”的一支混编团队,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与《医保衔接民政为低保人员就医提供便捷》的提案人共同研究如何为低保对象就医提供服务,直下基层实地考察,当面听取低保人员的意见,进而协商对策。

这件提案最初源自致公党上海市委的相关调研课题:上海自1997年开始实施医疗救助以来,切实缓解了全市低保人员的医疗困难。但由于医疗救助是后置式的,困难人员需“先垫付、再报销”,即自己要先行支付医疗费用然后再到民政部门申请救助,之后再到医保部门予以报销,此举虽然解决了低保人员看病的支付问题,但是对原本在经济上就陷于捉襟见肘困境之中的低保人员来讲,仍然是一件相当头痛的事情。

该提案提交市政协后,另一些声音也随之而来:这是为了保障低保人员充分地享受到就医特殊关照的优惠政策。因为这样一种最低生活保障政策,难免让社会上少数人眼红视之为“福利”,想方设法也要占这个便宜。出于这样的原因,医保部门需要对前去看病的低保人员进行身份甄别,不给钻空子者以可乘之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协调安排了一次被委员们称之为“提案‘微服出巡’”的活动,是否只是一家之言,不表露身份或者更能见真章。于是,委员们和官员们听到的是——“我们低保人员,本来就因为有病在身而相对体弱,有些病友还患有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为此周而复始地来回奔波,很消耗已经很有限的体力。”“一些患病低保人员的家庭经济负担本身很重,有的因此无钱看病,甚至有的因小病拖着不看进而发展成大病。”

听之、闻之,大家切实感受到核实低保人员身份,完全可以做得更加人性化一点,让低保人员更为便捷地享受医疗救助,在得到社会关爱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尊重。此刻,再拿出这份提案,其中建议把身份核实的工作前置到低保人员在看病结账时,即如果其享受医疗救助的身份无误,看病涉及的费用就完全可以直接从相关账户中扣除,低保人员看病无需再先行垫付的意见,可谓言之有据、言之有情。

经各相关部门现场协商,通过统筹民政、医保、卫生、慈善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政策资源,建立一个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的“四医联动”医疗救助保障模式的想法基本成形,并确定在长宁区展开试点。

数月之后,当政协委员们再度来到正在进行医疗救助前置试点的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一个纳入“四医联动”体系,更为合理的低保人员就医过程呈现在眼前。大家认为,前置试点为支出型贫困等特殊困难人员就医提供了有效保障,让原本不敢看病、看不起病的低保人员从此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委员们再度于现场呼吁,希望市医改办研究推广到全市城镇,乃至新农合。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提案意见和委员建议进一步得到落实。经上海市民政部门和市卫生部门的密切合作,业已完善新农合信息平台和全市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的衔接工作,从而扩大农村医疗救助实时结算的覆盖面。此外,在长宁区试点基础上,加大了信息网络建设,长宁区“四医联动”实时结算将由信息化取代手工操作,同时推广长宁区的试点经验,在嘉定区等更多城区逐一推行医疗救助实时结算试点工作。(王燕 顾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