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 大会新闻

全国政协经济委五年工作:“中国梦”背后的经济诤言

2013-02-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深藏在国人内心的“中国梦”从来没有如此触手可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奠定了“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坚实基础。

2012年12月3日,全国暨地方政协经济(农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广东省清远市召开。参会人员热情高涨,一再突破人数限制,规模达近300人。热情不仅来自于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亟待转型的关键时刻人们希望寻找方向,更来自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五年来务实高效的工作和推动改革的努力,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

精雕细琢 力争精品

五年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承担和参与了本届全国政协全部5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的筹备工作,6场专题协商会中4场的具体组织工作;开展了31项专题调研和3项跨年度调研;召开了11次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45场专题座谈会、4场专题对口协商会;举办或联合主办了14次会议论坛;向中央报送了36份调研报告、92篇《政协信息》,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领导批示125人次。硕果累累的成绩单让经济委员会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数字虽然枯燥却最有说服力。

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由92位委员组成,其中主任、副主任24名。五年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承担和参与了本届全国政协全部5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的筹备工作,6场专题协商会中4场的具体组织工作;开展了31项专题调研和3项跨年度调研;召开了11次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45场专题座谈会、4场专题对口协商会;举办或联合主办了14次会议论坛;向中央报送了36份调研报告、92篇《政协信息》,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领导批示125人次。此外,经济委员会共有2210人次提交了提案,其中作为第一提案人的有815件;委员个人或委员会专题组共提交了137份大会发言。硕果累累的成绩单让经济委员会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翻看经济委员会的主要议政内容,从建言“十二五”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持续聚焦“三农”问题到促进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动金融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无一不是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经济委员会的建言不仅看得准,还看得远。比如,2008年6月的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调整“双防”的宏观调控方向的建议,明确指出,当前是要防通胀,但更要密切跟踪形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出现快速下滑,与中央随后提出的“一保一防”新宏观调控目标相一致。再如,早在2009年委员会便组织专题组对发展海洋经济展开持续四年的调研,2012年提交的《关于经略南海加快资源保护开发的调研报告》,得到习近平、温家宝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所提包括加大南海油气开发力度,维护南海领海主权,强化海军、渔政和地方政权建设等很多建议得到落实。

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是经济委员会的追求,目标的实现源于精雕细琢的打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作为经济委员会的一大品牌,已经成为全国政协的一项重点工作,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以2012年举办的三季度宏观形势分析会为例,委员会事前先后举办了三次座谈会,拟发言的委员更是前往相关部委、行业协会以及重点区域进行调研座谈。正是经过这样精心充分的准备,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等多次对宏观会上提出的建议作出重要批示,有的甚至逐行划批。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每一项改革举措的推进都非同小可,新问题和新情况层出不穷,每一项举措都可能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委员会尤其注重反复研讨论证,一年不成就两年、三年。为深入探讨如何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专题组自2009年起连续3年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实地调研,建议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建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完整的地方税体系,使地方拥有稳定的财源等。

政协搭台 委员唱戏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注重发挥骨干委员的作用,实行专题负责人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牵头开展关于城镇化的调研,为处于选择关口的中国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意见。

经济委员会成员构成的豪华阵容无疑令人羡慕,“大腕”云集是优势也是挑战,“只有充分调动委员们的积极性,才能做到建真言、谋善举、献良策。”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左己深有体会。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注重发挥骨干委员的作用,实行专题负责人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无疑是委员会最具知名度的“代言人”,年事虽高,仍坚持带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他牵头开展关于城镇化的调研为处于选择关口的中国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意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牵头开展了“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专题调研,直接成效是全国技改资金由160亿元增加到228亿元,进一步深化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稳增长的重要举措的认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在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战略转型之际,牵头承担了“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和“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两项调研课题,为即将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提供了政策参考。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持续深化让中国经济无法独善其身,在经济发展的拐点、节点等关键时刻和领导同志指示的应急关头,委员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创造条件发挥委员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我们报送的每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信息,都是参与调研的每一位委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的,委员们带领办公室的同志甚至逐字逐句反复修改,体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多方联动 共铸品牌

全国政协选择的多是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为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和各地方政协经济、农业委员会之间形成了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团结协作的生动局面。

全国政协选择的多是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为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和各地方政协经济、农业委员会之间形成了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团结协作的生动局面。如“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专题在陕西召开18省区市联合调研座谈会;“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专题在安徽召开13省区联合调研座谈会。

围绕区域发展建言献策已经成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大亮点、一大品牌。五年来,委员会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分别组织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加快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构建“中原经济区”、“内蒙古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等专题调研,为推动相关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研成果是委员会的主要产品,专题报告的质量是评判委员会工作水准的主要指标。为了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集中社会各方面人士的真知灼见,本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创造性举办“金融沙龙”,先后围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改革与创新”、“利率市场化”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与上届创办的“非公经济论坛”同样成为委员会的品牌活动。本届经济委员会还首次将政协外事出访与专题考察相结合,围绕“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合作”专题考察在巴西与11家较有影响力的中资企业深入座谈交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用行动表明,“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个人立足本职努力工作。(陈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