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 大会新闻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2013-02-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60余项专题调研,20余项重要会议活动,80多份报送建议报告,绝大多数报告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多数建议都转化为推动国家和地方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历程,人资环委的工作求真务实,充满活力,成果丰硕——

五年来,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深刻贯彻中央精神,围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领域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委员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助力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着眼全局,围绕中心

建言国家发展战略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重大战略,是基本国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五年来,委员会就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取得重大成果。

2008年,经过深入调研,委员会提交了《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 促进国土规范协调开发》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得到温家宝、贾庆林、李克强同志的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认为调研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对编制好、实施好规划都非常重要,并在规划编制工作中予以采纳。在各方推动下,2011年6月9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五年来,委员会围绕计划生育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流动人口等问题积极开展调研、考察,在汇聚群智、广泛交流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执行性的政策建议,很多都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委员会连续三年深入开展调研蓝色国土。调研报告中"加快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步伐,支持企业在南海争议地区开展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积极推动西南中沙群岛政权机构的设立,建立三沙市"等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采纳,促进了一系列如《关于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

此外,委员会的触角还涉及到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建筑节能、绿色矿业、核电发展与核安全监管、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资源防治和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等问题上开展了多项工作。

破解难点 敢于作为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事实上,这一成果的取得与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的推动密切相关。

2010年6月,委员会调研组赴山东沿海五市开展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调研,随后报送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示范先行区的建议报告》,提出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议。这一调研报告得到温家宝、贾庆林、李克强同志的重要批示。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职能分工,进一步加强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助力完善和推进《规划》的出台。基于委员会的帮助,山东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之后专门向全国政协致函感谢。

这一过程仅是人资环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回顾五年历程,从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从卓有成效地帮助内蒙古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难题、促进资源大省山西经济转型到推动云南省普洱市发展绿色经济,在国家新一轮区域经济布局的大势中,人资环委充分搭建平台,利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深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推动政策的出台与实施。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庄国荣告诉记者,重点区域的生态问题更是委员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从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太湖治理到连续两年赴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从加快实施滇中调水工程、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到倡议加强西藏昌都水利建设;从促进衡水湖湿地、乌梁素海湿地的保护到呼吁建设西藏藏北草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地方实施到中央推动,调研报告中的很多建议在制定和实施政策都予以吸收,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创新形式 搭建平台

提高委员会工作科学化水平

除了组织调研、考察活动等传统项目,如何创新思路,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一直是委员会思考的重点。

从2008年起,每年年末的"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已成长为委员会响当当的工作品牌。委员会打破自身局限,通过组织政府部门、政协专门委员会、党派团体、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紧紧围绕人口、资源、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以协商讨论。我们能清晰看到,通过这一重要载体,各自的立场得到理解协调,智慧的火花彼此碰撞,远见卓识加以传播共享,各方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与发挥。

无独有偶,从2009年起,在"爽爽"的贵阳,每年一次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也逐渐成为国际性高端会议。通过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展示生态文明成果,这个在中国西部城市举行的生态会议已逐渐成为一个长期性、制度性的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讨这个全球性问题。

2010年7月,"西部大开发十周年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成就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作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另一项载体,成就展对于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西部地区和西部大开发事业的关注和重视,营造关注西部、支持西部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人们建设更加美好的新西部具有重要的总结和激励意义。

连续开展12个年头的关注森林活动在近几年里持续举办,一系列主题明确、意义重大的活动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公益宣传品牌。委员会与国家林业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大力倡导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江泽慧副主任率队开展了调研,形成并报送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王刚副主席、回良玉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重要批示。指出竹类植物具有用途广泛、综合效益高等特点,竹产业是具有突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调研报告提出建议很好,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

同时,委员会还充分利用政协信息和重要提案摘报等形式反映社情民意,在反映群众呼声、化解社会矛盾、服务领导决策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几年来,一系列如《关于促进以生物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提案》、《关于加快规划建设环太湖绿色经济产业带的提案》等被作为重要提案摘报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得到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一系列大会期间的提案,如十一届二次大会期间委员会提交的有关林权制度改革的6份提案,被国务院采纳并转化为现行政策,《关于海外大型钾肥基地建设的提案》等提案获得了很好的落实。

辛勤的耕耘换来累累硕果。在总结五年工作时,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认为本届委员会"履职尽责,创新形式;规范制度,注重实效;团结和谐,民主包容,营造了生动活泼、畅所欲言的气氛",有以下经验值得继续坚持:一是围绕党和国家大局,优化选题深入调研推动落实;二是积极探索协商民主新形式,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实效;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四是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五是发挥全国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的作用,积极加强与民主党派、部委合作。

如今,委员会2013年的工作也已经摆上日程,新的征程又将开始。(李将辉 段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