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协青年 > 业务交流

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2011-05-04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原 哲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11月下旬,我参加中直党校组织赴广西社会实践活动,我所在第一课题组在崇左的扶绥县进行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几天时间走了3个乡、6个自然村屯,开了4次座谈会。初步了解基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后,对中央召开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定"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农民的新房盖起来了,我住的壮族屯子几乎家家是三层小楼,村村都有正规的篮球场、图书室等文化活动场所。这几年,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上投入很大,初见成效。广大农民在衣食温饱解决后,精神文化方面需求日益突显。我们在调研中,迫切地感觉到需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基层文化带头人,加强对群众文化需求的引导。在山圩镇调研时了解到,该镇文化站站长,一心扑在文化站建设上,把自己十几年的工资全部用在基层文化事业上,当地文化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从他身上让我们感受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到文化自觉和文化情怀。而这样的文化带头人在基层十分缺少;农村书屋建设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大部分捐赠图书针对性和实效性均不强;具有民族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需要挖掘,需要培育传承,需要政府扶持,还有文化设施落后、文艺人才缺少等。在今天,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共同繁荣问题还十分突出,农村文化在城市发展的大潮中受到强烈冲击。这些问题的存在,特别是对农村青年来说在家乡搞特色农业的收入已经超过外出打工所得,但是由于农村文化生活与城市差距太大,青年人仍然愿意到城市里去。因此,尽快减小城乡文化差距,对于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解决农村空心化,改变农村老龄化的现状有重大现实意义。让我更进一步地感到,中央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全面把握国情,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当务之举、前瞻之举、英明之举。调研结束后,我们第一课题组撰写的调研报告12月19日被人民日报内参《情况汇编》以《能人带头以站养站设施落后待扶持--对广西扶绥县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为题转发。

 

贾庆林主席在十五次常委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人民政协职责所系,优势所在。人民政协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独特的智力优势、组织优势和渠道优势。就拿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来说,文化属性是我们委员会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委员会将履行职能的工作定位在历史文化的范畴,先后开展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调研、新疆坎儿井保护调研、滇越米轨铁路保护的调研等。围绕文化建设事业认真选题,今年4月和6月,在北京、浙江、贵州开展"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调研,并报送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调研报告》,贾主席对调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李长春、王刚、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报告作出重要批示。9月份,委员会组织"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专题调研,形成《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广元共识》,报送了《关于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的调研报告》。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基在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源泉和动力来自基层人民群众。在广西基层文化调研过程中,我感到人民政协在促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方面可作为的空间很大。仅以我们委员会的工作为例,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求,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元素;再比如,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还有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今年,委员会编辑了《瑶族百年实录》、《苗族百年实录》、《水族百年实录》等文史图书,比如还有送文化下乡、培养文化骨干等方面,都可以利用我们的优势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献计出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人民政协是政治协商机构,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产物。协商民主的内涵中包含着深邃的文化基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民政协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是文化氛围浓郁的场所,也应该是文化传播的平台。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人民政协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

 

 

 

(作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