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协青年 > 心灵驿站

塑造阳光心态

2011-05-04

李红梅

 

曾听到一个故事:有两个男孩来到沙漠里游玩。一个男孩说,满目黄沙萧条荒凉,实在没啥看头;另一个男孩却说,黄沙漫漫,一望无际,甚是壮观。同样的景致,两个人得出不同的结论,反映了他们对事物看法的差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每个人为人处世的心理状态,即心态。心态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的认识、判断、选择,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改变着我们的命运。乐观的、积极的心态像阳光,明媚、温暖,会将我们的个人生活、我们的人生道路映照得色彩斑斓。

 

一、阳光心态代表着正面的情绪

 

如果说心态反映了一个人内在的心理活动,那么它会折射到人们的语言、态度、情绪中。阳光心态能体现出正面的积极的情绪,使之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影响自身,感染他人。这种阳光心态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目标明确。不管人的能力大小、境界高低,但都要有一个自己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或许是学历、工资、待遇,抑或是奉献、精神、理想。这个目标,宛如航海中的灯塔、跋涉中的指针、探索中的真理。有了它,就有了志向、有了动力、有了方向。无论何时何地,坚守住这个目标,就会如诸葛亮所言:"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这种现象:有的人目标明确并坚定不移,最后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有的人目标模糊且飘忽不定,最后庸庸一生。

 

(二)积极向上。四季更迭,天之规律。同样是秋天,有的人赞美它绚丽多彩、硕果累累;有的人却哀叹它秋风萧瑟、落叶苍凉。前后两者反映了积极和消极两种心态。这两种心态影响着人们的追求。积极的人会坚持播种育苗,精耕细作,期待来年的丰收;会热爱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开启心智,开发创造,将有限的生命过程装点得色彩纷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自然所致,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气概和精神,期待超越,渐行渐远。

 

(三)乐观自信。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也就是说,所有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缺憾。我们要做的,是珍惜这十之一二的如意之事,放大它的效果,追求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慰藉心灵。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乐观者,知足、感恩,达观、淡然,可以增强信心,增加自信,能够将自己的能力运用充分,能够认识到不足而发愤图强,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前往,最终抵达"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境界。

 

(四)合作共事。作为社会的人,作为职场上的人,与同事、同行合作共事是基本的生存状态。善于合作共事,不仅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能力。在合作共事时,首先要尊敬他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论人的能力大小、素质高低,或在学识上,或在业务上,或在处世上,都有独到之处,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认为,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断挖掘合作者身上的"金子"。其次是求同存异。合作会有冲突,共事会有矛盾。只有扩大共同点,兼顾双方利益;搁置相异处,避免固执己见,这样才能使合作长远,共事共赢。

 

(五)宽容大度。宽容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品质。古今中外赞颂宽容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国也有句谚语:"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宽容的人是理性的人,他知道人无完人,要给犯错的人悔过自新的机会;宽容的人是勇敢的人,他知道"量大是丈夫,忍让成君子",原谅才能超越;宽容的人是智慧的人,他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山立而水转;宽容的人是节制的人,他知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放弃是为了扬弃。

 

二、阳光心态对人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心态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好的心态充盈着我们的生活时,我们会走向成熟,会身心愉悦,会传递真善,会在人自身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增添构建和谐的健康因子。

 

(一)阳光心态是我们修身养性的基本内容。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知识分子追求的人生境界。把"修身"放在首位,说明它在衡量实现自身价值中的权重。修身依助养性,养性附着修身,相辅相成。通过强化平常心、平和心,强健体魄,滋润灵智。具备积极的良好的心态,自然会成为修炼身体、慰藉心灵、强化本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目标就有上进心,有自信就会少自卑,有合作就会谋和气,有宽容就会减嫉恨。

 

(二)阳光心态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内涵。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每位个体的心态整合起来就构成了社会心态的倾向性特征,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维护一个正常的有序的社会秩序,就要弘扬、倡导正面的健康的心理情绪,疏导、排解有碍健康的心理压力,制止、打击违背社会公德和传统文化的反社会行为。

 

(三)阳光心态是我们组织文化的积极因素。文化化人,如春雨,如瑞雪,滋润万物。一个单位的组织文化是其长期倡导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表现,也是其成员坚持维护的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的具体结果。组织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每位成员,它的作用力稳定而持久。正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道理一样,个体的心态是其价值观的一种显性状态,对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固化也产生着动态的影响。快乐、进取、自信等积极的心态,具有"近朱者赤"的感染力,呈现正外部性,让组织内每位成员享受阳光的抚慰,感受到温暖。

 

三、塑造阳光心态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人这句话,说明了社会环境和自我修炼对个人性格和成长的影响。从基因学来讲,有些性格特征具有很强的遗传性。但不可否认,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具有阳光心态、能否保持阳光心态,却有一个适应环境并完善自我的过程。

 

(一)学习思考。我们都知道学习对人全面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但学习重在思考、反省、觉悟,从中激荡心灵,启迪智慧。传说古人商汤在洗澡盆上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洗澡时,外洗身,内洗心,洗完后觉得"身心舒畅"。 我们面对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天生活、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应清空曾有的成就和辉煌,反思自己的不足和失误,用"空杯原理"重新接收、汲取新知识新经验,这样才能使我们不断充满自信,积极乐观,坚守目标,更加大度,始终保持阳光心态,迎接挑战。

 

(二)经事历练。明·王阳明在《与薛尚谦书》中曰:"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这就说明,经受世事、经历挫折对增长智慧、砥砺品行的重要性。有的人勇于接受任务,敢于担当重任,他们会主动谋划、周密部署、认真实施,会沉着应对、加强协调、增长才干;也有人见难事就躲闪,遇不顺就抱怨,逢挫败就消沉,他们会失去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会减少锻炼自己意志的考验,时之久也,渐失别人的信任,也日益怀疑自我、精神萎靡、颓废堕落。所以说,不怕难、常经事、多历练,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精神振作的状态。

 

(三)改变态度。美国著名演讲家罗曼·文森特·皮尔的名言 "态度决定一切",成为表达积极思维力量的一句口头禅传遍了全世界。当我们照镜子时,里面回馈给我们另一个"我"。我乐它笑、我伤它悲,我忧郁它愁闷,我困惑它发呆。这也正如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我们对待困难、对待压力、对待幸运、对待荣誉的态度如何,它将同样反馈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渗透到我们的心灵、智慧里。世事难料,有时反复无常。不论我们身处不利境地,或者面临矛盾之中,还是置身鲜花之海,只要善用良性情绪,就会影响态度,化难为易、化压力为动力、化自满为自控,占据主动,处之泰然。如此一来,事情会变简单、明了,心态也变得积极、洒脱,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

 

(四)自我调适。人的一生有许多东西无法改变,比如出身、性别、父母、亲人,乃至工作、同事,包括上司和下级。唯一能够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心态,我们的追求。人在社会,往往身不由己,要能够像弹簧一样,自我调整、自我适应。学会适应环境。环境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是自然与人文的联系。通过学习、融入,进而适应、改善。学会换位思考。我们接触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人对事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遇到冲突、遇到不解时,要设身处地地转换角色进行考虑,找出理解问题和解决矛盾的切入点。学会缓解压力。我们会时时面对工作或者人际关系上的压力,要转移注意力,寻找正确的宣泄通道,缓解情绪,疏散焦点。学会享受过程。无论苦乐,无论荣辱,在人生历程中都会昙花一现,都将付之东流。我们要做并能够做的,是坚守心灵,活在当下,体味生命的春夏秋冬。

 

(作者:《中国政协》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