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协青年 > 心灵驿站


孩子们需要怎样的成长——《夏山学校》的启示

2011-05-04

 曲 元

 

两年前的一次聚会上,正在辅修教育学同时也是一个3岁孩子妈妈的朋友送给我这本《夏山学校》。记得当时她兴奋地描述如何辗转各方才发现了购书的渠道,甚至一口气买了10多本作为赠送亲朋的礼物……最后,还非常严肃地说:“对于未来将要成为父母的人而言,这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细读的书!”当时,尽管我很奇怪于她对这本书的执着和推崇,却没有将好奇心化作静心阅读的动力。直至前不久,当我以一个准妈妈的身份偶然间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它确实能带给我深入的思索和启示。

本书的作者尼尔(Alexander S.Neil,1883-1973)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毕业于英国的爱丁堡大学,他曾从事过实习教师、助理教师、刊物编辑、主编等工作,1921年创立了夏山学校,遵从“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本书是对夏山学校40年办学实践的总结,全书共有6个章节,简要介绍了夏山学校的大体情况、儿童教育中的“自由”教育理念、问题儿童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为教育专业的必读书目,书中很难找到艰涩复杂的理论分析,倒是穿插了不少作者办学实际中遇到的各种事例和个案,文字真挚、朴实却又不失幽默与智慧,让人不忍掩卷。

夏山学校坐落于英国东萨弗郡里斯敦村(Leiston,Snffolk),距离伦敦约100英里。入学时,学生最小的5岁,同时也有15岁才转校就读。这些孩子一般会学习到16岁,其中也有来自英国以外国家的学生。大多数时候,学校有25个男生、20个女生。学生们根据年龄分为3个班,5-7岁为小班,8-10岁为中班,11-15岁为大班。孩子们根据分班而安排住宿,2-4人使用一间房。学校不对学生们的宿舍进行统一的检查,也不指派专人进行统一整理,学生们拥有完全的自由。同时,学生们也没有统一的制服,不管在任何时间,他们都可以穿着各种衣服。创办者尼尔认为“不应该让学生来适应学校,而应该由学校去适应学生”,因此他和夏山学校倡导“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即用自由取代权威,对儿童的教育不采用强制性的方法,而是从其爱好和需要出发,鼓励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1]

在课程设置上,夏山学校并不重视书本知识,它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读物,同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泥土、运动、戏剧、绘画等孩子们更为感兴趣的设备。在一天的安排中,上午是正课,老师们会在学期开始时公布各自的课程表,下午则是自由活动时间。对于是否上课,学生们拥有完全的自由,同时可以任意选择喜欢的活动项目。因此,夏山的孩子常常聚集在手工室和美术室里制作玩具枪、船、风筝、陶器、剪纸等物品,或自编自导戏剧、设计服装及布景。他们因为有喜欢做的事而忙碌着,谁也不会无事可做。

在学校管理上,夏山学校采取民主自治的方式,所有团体生活及妨碍团体的过错都通过星期六晚上举行的学校大会投票处理。不论老师或学生,年岁大或小,都只有一票的权利。每一次学校大会都由一个新的主席来主持,他由前任指定,秘书工作则是自愿的。自治会负责拟定并修改校规,同时讨论学校共同的生活问题。每学期开始时,会对睡觉时间进行投票表决,睡眠长短以年龄而论。然后提出一般的行动问题,同时选出运动小组、期末的舞会小组以及戏剧小组,睡觉值日生和负责检查在校外有不规矩行为的纠察员等。但学校卧室的布置、菜单、财务和教师聘任等工作,则不需经过自治会,仍由成人负责完成。

上述两个方面是夏山学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所学校的显著之处,也是“自由发展”的突出展现。尼尔坚信儿童的天性是纯洁善良的,而绝非污浊邪恶的。他认为孩子们和成人一样,只学得会喜欢学习的东西,因此学校不能仅停留在知性上,应当提供更多使学生感性认识的机会,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获得心理满足,实现自我发现。另一方面,尼尔提出儿童天生不具备利他主义,还没能发展出成人的成熟的爱,因此不能过早要求孩子具备成人的思考方式,甚至履行成人的职责。在理解儿童天生的本性和对于爱和赞许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不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当“站在孩子这一边”,给予更多的信任、尊重和宽容。最后,尼尔也指出,基于儿童的本性,提供给孩子的自由应本着“非放纵”的原则,即个体间的尊重必须是相互的。老师不能运用外力实行强制管教,儿童也不能以此反抗老师,借口儿童的身份来强迫成人;要求儿童不能撒谎的同时,老师和家长都不应当在孩子面前撒谎。

在谈及夏山学校的毕业生时,尼尔首先给出了他对成功的定义:“一个人能够快乐地工作和积极地生活”,参照这一标准,绝大多数夏山的孩子都很成功。他们中虽然没有天才和名人,却有很多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家、演员、科学家、工程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做自己喜欢并适合的工作,而且多是创造性的独立工作。而这种选择往往源于儿童时期在夏山所接受的“自由发展”教育。

夏山学校是特殊的教育个案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从书中的描述来看,它更像是适合于某类儿童群体(往往是不能适应一般化教育的儿童,甚至有些是问题儿童)的教育方式,使这些儿童成功完成了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但是否具有广泛的针对性仍需进一步探究。另一方面,尼尔本人对书本为代表的知性教育的不认同和不重视,也表现出更多倚重于感性教育的特点,而实际上知性和感性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理应得到更为科学的配比。

近来,在美国出现了一位以家长权威为主导的华裔妈妈,她的强制性教育培养出了登上卡耐基音乐厅舞台的天才音乐女孩。她的故事《虎妈战歌》引发了中美两国家长对于以自由、平等为代表的美式教育,和以管束、权威为代表的中式教育的大讨论。而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精英教育理念仍是主流趋势,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希望培养出完美的儿童,应试教育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竞争、选拔所引发的一系列烦恼、忧虑和痛苦仍旧环绕着我们,每一个家庭都难免陷入教育困境——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成长?也许这本《夏山学校》可以给出一个解答的思路,书中无时无刻不闪耀着对于儿童本性的关注及传统西方的人文关怀精神,这将会帮助我们的教育逐步回归原点——一种更适用于广大普通人和普通家庭需要的“平凡人的教育”。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1] 弗洛姆:《序言:自由、爱与生命——夏山学校的精神》,《夏山学校》,京华出版社,2002年,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