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协青年 > 心灵驿站

苦难的意义是获取,幸福的存在是感知

2011-05-04

纪  伟


这些年,经历了一些事情,有学习上的,有生活中的,有家庭里的,经历了开心、美好、憧憬的感觉,也曾经历了苍白、空虚、沮丧的感觉。这个时候,我很愿意停下来,思考一下,提炼一下。

可知,在茫茫人海中、经济浪潮中,我们到底缺了些什么?我想是苦难的获取和幸福的感知。人文关怀的觉醒,平等意识的焕发,公平民主、自由竞争,这些思想总是在与社会现实做斗争,与陈旧固执的思想、墨守成规的方法、野蛮霸道的说教。我们越来越慌乱,感觉自己的力量在现实面前的薄弱。我想,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苦难,苦难来源于生活。

历史在悲剧中穿行,人类在苦难中探索。在这个充滿竞争和风险的时代,苦难是内在的,植根于人类的漫长历史,深入到人的心灵土壤中。苦难显示了生命和社会的复杂性,快餐化的时尚生活总是想方设法削减这种复杂性,用简化的、复制的生活来取消意义追问。

苦难很多是突兀而来的,一个人无法决定自己该吃哪些苦,该遭哪些罪,但是,他可以决定用何种方式去面对。一个人可以对别人的苦难熟视无睹,但是,他不能够保证同样的苦难不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也许别人的疾病正是你的疾病,别人的疼痛正是你的疼痛。从苦难过来而且没有被击倒的人,之所以说出"感谢苦难"之类的话,不是因为患上了受虐狂,而是因为苦难使他获得了抗拒平庸的勇气。苦难将置于生活表层的人们带到了自我反醒当中。从自身悲惨的境遇出发,到对形成一种生活态度或信仰,中间需要经过千山万水。 

苦难赋予经历者一种旷远的忧愁。在悬崖边,在绳索上,极端的状态将人推向"为死而在"、"向死而生"的哲思之中,在经历了对死的玄思之后,人们就会在厄运面前坦然许多,从容许多。当然,強调苦难意识对人的精神素质中的所占的位置,并不是要求人们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恰恰相反,惟有正视苦难现实的人,才会格外懂得去珍惜幸福。

很多人想随性而为、轻松简单的生活,却不得不受制于自己在现实面前的无力。因为大部分人是需要自己奋斗来实现追求的,这时还有谁能够掌握着幸福感呢?

我想说,幸福是要依靠自己去感知的。如果每天都被欲望所驱使,欲壑难填,永远也不会感觉到幸福其实就在自己身边。拥有99个金币的人因为自己的金币不满100而烦恼,而身无分文的人却因为得到1个金币而欢欣鼓舞。这或许就是幸福的奥妙了。欲望,很复杂,物质和金钱的追求总是那么实在,给自己带来快感,给自己带来希望,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物质和金钱就是幸福,生活的本质就是物质和金钱。可惜,很多人因此陷入烦恼和痛苦,建立在物质和金钱上的幸福感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幸福感很难得到满足。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贫穷的生活。无论是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子,一日三餐也不讲究。他拥有的虽然不多,但是一切总能够满足他的要求。他只是在自己十分需求的时候才索取,那样就能够以最少的物质满足自身的需要。他需要的只是生存的必需品。因为他想要人们明白,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最多,而是需求最少。在苏格拉底看来,放弃物质的虚荣,把自己的生活目标定位在正确的位置,把欲望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才能够更容易得到幸福和快乐。

其实很难,境界这个东西不是想一想就能达到的。我们可以说到,做到似乎总是遥远。但我想,每个人需要独立思考和换位感知。这是一个个体存在的意义。如果不独立思考,你只能是一粒随风飘荡的尘埃,风到哪,你到哪,你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无法自发的幸福快乐;如果不换位感知,你永远都不会体会别人的喜怒哀乐,在遭受什么,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认为别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定要和你保持一致,用自己的那套逻辑来证明别人是错的,你是对的。其实,很可悲。如果说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本我的觉醒,那么努力换位感知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

苦难的意义是获取,幸福的存在是感知。

(作者: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会议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