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协青年 > 心灵驿站

书店记忆

2011-05-04

书店记忆

   刘彦妤

“十一”回京,照例对大城市的车水马龙略感不适。还在茫然四顾之时,脚已经把我带到万圣书园。就是这样,每次回来,先回机关,然后便情不自禁地来这里报到。在北京读书工作九年多,书店是异常亲近和无比依恋的处所,万圣书园尤甚。那天仿佛老友会面,且看且叙,从容不迫,重温了许多本书的阅读经历,也串起了多家书店的记忆,忆及生活点滴,饱满而温存。

第一次去万圣,仅仅因为路过。印象还不错,就有一搭没一搭地逛,直到邂逅一套《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解了学期论文的燃眉之急,情感上才一下子亲近许多。后来,别的书店进去不用存包,书价也开始大规模打折,万圣还是老样子,我有些失望,就淡了。再后来,便是我作为网上书店的常客对实体书店的集体冷落,以及之后的重新回归。说起来也算是经历了一些分分合合,所以现在的“交好”,自有一份不容置疑,有一份坚定。

网络阅读时代,恐怕很多读者都曾遭遇我这样的轮回,最后的结果是享受便捷网购的同时,依然对传统书店念念不忘。网购虽省去了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挑挑选选的磨蹭和麻烦,但却少了在书店花花绿绿的书丛中“发现”那一本的喜出望外。而这一本是单出或是与哪一本成为一个系列,就像一件衣服的不同搭法,搭出的美感也是不同的。

此去万圣,拜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所赐,看到许多城市生活主题相关的应景之书,作者们认认真真地对城乡作些比较,也絮絮叨叨地讲些各自的生活经历,我设身处地又置身其外,读来饶有兴味。《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从一楼搬回到二楼,离开财经书扎堆的中信出版社展台,封面照片上的英先生似乎多了份回归的满足,他以智慧和幽默度过狱中生活的坚毅,永远像刚读过一样清晰和精彩。《北京欢迎你》的词作者林夕出了几本随笔集,文字的香港腔很重,却带点歌词的韵味,写出了一种率真、质朴的生活态度,写得还蛮认真。

话说当年与万圣若即若离之时,我却是国林风的“老主顾”。其实与国林风的相遇,也是个偶然。同学叫我一起去海淀图书城,路上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心里丈量,这个图书城会有多大?到达后发现小店林立,主营教材教辅,有些失望地要走出昊海楼,这时发现地下还有一层,我们就犹犹豫豫地走下去。这便是国林风,如清风般让人精神抖擞,一见如故。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全开架人文社科民营书店,再加上读客们或盘腿或跪地或倚墙专心致志蹭书读的氛围,让我一下子生出许多好感。不久,我与那位同学分别被推为新生辩论赛的一辩和四辩,就是在这里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辩论赛以失败告终,那位同学却成为我闺蜜,一起逛了四年的书店。

那些著名的书店,从附近的海淀图书城、风入松,到远一点的涵芬楼、三联韬奋图书中心,都曾是我们周末一日游的精品线路。因为“书店游”的缘故,阅读与生活都分外有趣。比如我们一起热读林语堂的《中国人》(有的版本直译为《吾国与吾民》),开篇便是对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的描述,有写实也有诙谐。闺蜜和我正好一南一北,曾就书中的描述在对方和自己身上展开大规模的取证,从讲普通话的口音到握筷子的姿势这样的生活细节,统统不放过,只记得那段时间常常笑得合不拢嘴、直不起身。读完后才知此书的原著是语堂先生用英文写的,我们又开始四处找英文本,后来终于在外研书店敲定。逛了外研书店,又受了感染,想要学一门小语种,闺蜜随即学了法语,我后来学了拉丁语。老师是我见过的最酷的外语老师,不要求写也不要求背只要求随身带《拉汉词典》,教材是他自编的,课文便是《高卢战记》。学拉丁语的那一年,总是跑去国图找资料,不知为什么,却再也没有想起外研书店。

那时很喜欢去挖掘藏在街角巷尾的著名的、有特色的中小书店,同时也很向往“大”书店。中国最大的书店,非新华书店莫属。大的新华书店被命名图书大厦,这就不得不提到西单图书大厦,毕竟是挂牌北京图书大厦的地方。当年慕名而去,号称是北京最大的书店,真的比山西图书大厦感觉要开阔得多的多。在这里,我第一次参加作家现场签名售书活动,就在一楼入口新书区的大柱子旁,心情无比激动。那是02年冬,十六大闭幕不久,签售的是《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我很快读完了这本书,但现在确信,当年一定是读浅了。因为去年读《老子的帮助》,书中王蒙和老子的观点交相辉映,书里书外、古代现代莫不兼顾、莫不通达,文本解读、思想火花、人生智慧此起彼伏、精彩迭出,越琢磨越有味道,越反复读越觉得还没读懂,这使得我甘愿放慢速度,前后读了七个月,很多章节依然意犹未尽。想起来真是一场难得的阅读盛宴,由此看来,当当网的新书排行榜还是可以参考的。

到安徽后,生活方式回归传统,连网购也以一种传统的方式进行。虽然还是在当当网下订单,但已经不属送货上门的范围,而是以普通邮寄的方式送达。四本书十多天杳无音讯,心被揪得近乎绝望,终于等来一张残缺不全的包裹单,喜滋滋地赶到邮局,却被告知要交过期保管费。一波三折才拿到的书,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其实,如果不嫌小,县城的新华书店也是不错的去处。如果运气好,小小的新华书店还会有意外的收获。今年5月,我在无为县新华书店,看到刚刚出版的《务实求理》。3月离京时即听说此书即将出版,没想到“初见”却在无为。迫不及待地翻开,看到了《让时光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篇讲话不长,但在读的过程中,我屡屡停顿,因为总是被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力量所打动,这种力量始料未及,却那么真切、那么扑面而来。读完代序,依然沉浸其中,久久不愿放下手中的书。

我又想到了在万圣翻看的那些应景之作,有关城市与生活。我想,一个地方,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如果能够像北京这样,书店铺满大街小巷,生活难道不会变得更美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