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协青年 > 业务交流

网络政治、网络民主和人民政协

2011-05-04

张振山

1994年4月20日,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成为全球连接互联网的第77个国家。但互联网对我们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将会带来什么,中枢机关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的,而普通公民更是处于懵懂之中。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显然,这个定义带有时代的烙印,国家政治生活的信息化,借助信息化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还没有提上应有的日程。

其后,十五大,十六大的精神大致与上述这个表述相一致。

直到2007十七大报告才首次提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2009年至2010年,信息化、网络技术则密集出现在领导同志有关提高各项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讲话中。

从以上发展脉络不难看出,党和政府对信息化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与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相适应,对信息化的认识最初只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眼。信息化最早也是介入物质文明领域,而后才渐次介入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领域。从政策层面分析,信息化对物质文明的介入是中央主动的决策,而信息化对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介入尤其是对政治文明的介入则是在广大网民的大力推动下实现的。

据《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网上交流活跃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点,论坛帖文、博客文章数量之巨大,在世界各国都是难以想象的。网络政治、网络民主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并且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网络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尤其在中国推进政治文明,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方面,爆发出惊人的力量。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是网络民主的成功范例,直接导致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湖北邓玉娇案则是网络参政向现实过渡的标志,网民组织了后援团直接到湖北支援邓玉娇,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邓玉娇被免除刑事处罚。

无论是 “孙志刚案”、“邓玉娇案”、还是北京非典瞒报案、“刘涌案”、 “山西黑砖窑案”、“周老虎案”、“三鹿奶粉案”、“周久耕案” 、“躲猫猫案”、“罗彩霞案”、以及最近发生的“我爸是李刚案”,凤凰女跳楼案、跨省追捕王鹏案等等,无不彰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高度关注和参与热情,折射出对腐败的痛恨及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热望。

互联网这个独特的公共平台,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天然的土壤。这里没有官员,没有权威,没有森严的等级,这就是所谓的扁平化。在这里,人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民主体验。在社区论坛、在博客、在新闻跟帖,你会真实地体会到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什么是呼声。

回顾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十余年,它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地深刻改变了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它在政治领域所发挥的巨大和积极作用是超出预料的。网络政治参与削弱了信息集权控制的能力,销蚀着金字塔式的等级集权制的权力结构,推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由于尽人皆知的原因,当前,我们只有在网络上才能听到传统媒体上未必能听到的多元的声音。因此,用网络民主养成社会民主或者带动社会民主,应该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这就是网络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网络政治、网络民主的异军突起大大超出了我们当初决策的预期。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比喻,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但正是这个互联网发展的意外收获却成为网络所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所幸的是网络民主的出现由于其先进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强力支持,但愿所有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都能自觉顺应网络社会的发展,智慧地运用网络而不是抗拒和抵制,把网络优化为推动社会政治文明的生产力。

在这样的形势面前,人民政协何去何从?

人民政协是政党政治、民主政治的重要活动舞台,是实践和完善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各参加单位、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正确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重要保证。

人民政协履行协商、监督职能与信息化、网络化的有机结合具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网络可以成为贯彻基本政治制度,实现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有效的平台,人民政协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为这些政治功能的实现提供优质的服务;其次,人民政协囊括了当今中国(大陆)政治舞台上的所有合法政党和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主要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社会基础雄厚,社会联系广泛,他们所反映的意见会影响不同层面的决策。这些优势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必将使人民政协的政治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使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更加丰满。再次,既然是协商,当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并开展讨论协商是一种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执政党和参政党间的互相监督的内容也需要透明,而网络化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手段。还有,政协组织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这是人民政协特有的资源优势,通过互联网,开发和应用这些资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政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十几年来,各级人民政协在信息化、网络化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不得承认,各级政协津津乐道的所谓成绩,大多局限在事务性的应用上,诸如提案发言的网络传输,公文处理流程的自动化等,而利用网络进行直接的思想交锋,开展实质性的政治协商和互相监督、民主监督则属凤毛麟角。这其中,领导同志有意识地规避“政治风险”是目前推进信息化、网络化最大的思想障碍。

人民政协的网络化、信息化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所承载的内容将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的程度,取决于人民政协政治功能发挥的程度。如果人民政协的实体工作诸如政治协商、互相监督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期望政协网络为网民所关注那只能是一种幻想。

值得欣慰的是,广大政协委员的积极参与和不间断的推动构成了人民政协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刘梦雄先生,在博客当中对中国在保钓问题的态度进行了批评:想当年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还有后来的邓小平主政之时,对任何外国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径都针锋相对,可以说是敢向饿鬼争天下,不向霸王让寸分,可如今对待日本咄咄逼人的所谓有效的管辖,我们的做法来来去去只有几声有气无力的声明。以至于连越南、菲律宾之流,也敢在巨龙头上动土,肆意侵占我南海诸岛。对此,韩国在独岛问题上与日本强硬的抗争真的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这些剑指中央层面的的意见,在过去根本不可能公之于世,现在都通过网络直接与网民见面了。虽然这方面的内容还少之又少,但它代表了人民政协工作方式的发展趋向,我们毫不怀疑今天的稚嫩幼苗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值得庆幸的是,坚冰已经开始打破,曙光即在前头。网络政治参与尤如风起于青萍之末而渐成排山倒海之势,广大政协委员的自觉行动将对现有的政治体系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对人民政协传统的工作模式形成巨大的压力。通过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推动,通过日益强劲的网络监督的推动,我相信,人民政协一定会找回自我,人民政协的信息化、网络化光辉的明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