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协青年 > 业务交流

换一种眼光看人

2011-05-04

吕维盛

 

我们许多同志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大合影时,都要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拿出最好的表情,以免被照成“瞎子”。然而,有时会事与愿违,摄影师喊出“一、二、三”,坚持半天的眼睛也随之一眨,结果真照成了“瞎子”。针对这种现象,有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换了个思路,在照相前告诉合影的同志全闭上眼,在听到他喊到“三”时一起睁眼,结果全体合影者形象甚好,个个满意。

只要留心一下,在工作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多,在我们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只要能换一种思路和眼光,其结果会大不相同。比如,有的同志性子慢,有的同志性子急;有的同志内向,有的同志外向。这都与每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分不开的。因此,在一个单位、一个集体当中,必然会出现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工作方法、办事作风等等差异。可是有些同志在人际交往中却往往忽视这些因素,习惯于按自己的喜好和感觉去衡量他人,与自己合得来的就觉得这个同志看着“顺眼”,就是可交的朋友,反之则“冷处理”或加以排斥,长此以往,人为造成了同志间的隔阂和矛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海茫茫,各形各色。如果我们在与同事、他人的相处过程中总盯着同自己合不来的一面,或者只凭个人好感、“顺不顺眼”去评判他人,就很难对一个人有完全的好印象,更谈不上交朋友。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和眼光,以宽容的心态、求同存异的心态去发现别人的可取之处,那么别人身上“不顺眼”的地方,就可能变得不再“碍眼”,甚至变成“顺眼”。我以前的单位有两位青年同事,彼此没有什么利害冲突,更谈不上什么冤家对头,但就是因为互相看不顺眼,在单位里总是摩擦不断,总想没事找对方的茬。然而,有一天在共同观看一场羽毛球比赛时,双方发现许多看法是一致的,谈到兴起,两人还相约挥拍对战一场。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下来,他们忘掉了过去的不愉快,并且,经过不断交流思想,双方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讨厌”,现在彼此成了要好的朋友。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在一个团队里,一个单位中,看待其他的同志“顺眼”或“不顺眼”,关键是自己如何看,用怎样的心态看。很多同志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沙漠里两个饥渴难耐的探险者同时看到半罐水,其中一人唉声叹气道:完了,只有半罐水。而另一人却高兴的说道:太好了,还有半罐水。同样面对半罐水,两个人的反应截然不同。人常说:角度决定宽度,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就是如此,起决定性作用的并非事物本身,而在于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态度和思路。这一点,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