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协青年 > 青年风采

以文化创意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011-05-04

李巧红

 

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反映和表现,主要起到促进人的发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等作用。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有伟大的文化财富,而一个懂得尊重文化的民族才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民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化的经济功能正在逐步被认同和推动。1998年世界银行的《文化与持续发展:行动主题》报告中提出:"文化为当地发展提供新的经济机会,并能加强社会资本和社会凝聚力"。在很多国家,文化经济化的新形式和新概念不断出现和推出,如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被提及最多的概念。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个人创造力和聪明智慧,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科技支撑和市场运作实现产业化,并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具有发展经济的表面功能,更肩负着提升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本质使命。"十二五"时期将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英国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强调个人的创造力。个人的灵感、理念、技能是创造价值的核心。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界定上,英国政府把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确定为三个原则。

 

据英国官方统计,以文化为主体的创意产业是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 1997-2001年间年增长率达到8%,是同期英国总体经济增长2.6%的3倍多,创意产业产值2001年已达到1125亿英镑,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5%;2002年英国创意产业实现出口115亿英磅,约占英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2%。1997至2002年创意产业的平均出口年增率为11%,超过外贸3%的年增长率,以及服务出口7%的增长率;2003年英国创意产业提供了190万个就业机会,1997年至2003年的平均年增率为3%,与此同时,整个英国经济的就业人数只有1%的增长。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创意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推动创意产业数字化发展:1998年对下议院特别委员会所提出的"多媒体革命"做出响应,开始积极计划应对数字化潮流;2000年,研究数字化对音乐消费的影响及知识产权保障的重要性;2002年,研究了数字科技对电影生产及销售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电影产业政策。

 

数字化技术不但大大缩短了创意产业的创作过程,降低了创作成本,提高了创意产品的创作质量,而且也促成了创意产品销售渠道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深刻变化。此外,政府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民众生活,开发多家博物馆并将所有数据档案数字化,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支持民众的创意发展,提供公民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享受创意生活。

 

英国创意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往往会面临资金短缺、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政府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企业,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这也是1997年创意产业专责小组成立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目前英国对创意企业或个人资金扶持主要采用两种措施:一是提供信息支撑,为企业提供各地创意资金支持的相关机构;二是通过英国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为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等。

 

过去10年间,英国对创意产业的重视与支持迅速扩散至全国各地。艺术机构与地方政府纷纷开展合作,成立了许多专业型组织。这些专业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向企业开放,因为这一时期,欧洲基金进入了英国这些相对缺乏重视、急需获得支持以重建其产业与社会基础的领域。

 

在英国最为典型的是伦敦。2003年2月,伦敦市长提出伦敦市文化战略的目标是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声誉,成为世界级文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是伦敦主要的经济支柱,所创造的财富仅次于金融服务产业,同时也是第三大容纳就业人口的产业领域,是增长最快的产业。据《伦敦市长文化战略草案》的数据,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估计年产值为250-290亿英镑,从业人员达到52.5万。而且,伦敦创意产业人均产值也远远超过全国的水平,2000年伦敦创意产业人均产值为2500英镑左右,几乎是全国创意产业人均产值1300英镑的一倍。

 

作为文化资源大国,我国现有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要改变这种格局,当务之急是加快塑造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品牌。文化品牌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创意的竞争。因为,(一)品牌塑造具有无形性。消费者在文化消费中得到的纯粹是精神层面的体会和娱乐,是通过对品牌概念的消费来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二)品牌塑造具有象征性。它的诞生一般要经历"意义--品牌--产品"的生成过程。(三)品牌塑造具有情感性。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热情不断高涨,看中的就是我国文化产品的愉悦功能和个性的表达功能。

 

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仍处于摸索阶段。近几年,我国国内开始接触创意产业概念,主张在中国发展创意产业的呼声此起彼伏,民间甚至出现了专业性较强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2004年,"创意中国产业联盟"成立,并会同国家相关部门及专家组成联合课题组,就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提出参考方案,促动官方早日推出创意产业计划。从前面对于创意产业的介绍可以看出,英国已成功地探索出适合其本国发展的文化产业形式。比照英国,我们可以从其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文化产业概念在我国提出以后并没有立刻被广泛认可,有些人以传统的观念和思维看待文化与产业,不愿看到二者合成一个概念;有人质疑艺术究竟是否可以走产业化的道路。实际上,文化与产业的对立和矛盾在许多国家都普遍存在,但在英国这一矛盾却被化解在"创意产业"概念之中,文化艺术作为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已经在名正言顺地为产业发展做着贡献。这也帮助政府从诸多矛盾中解脱出来,并为政府针对创意产业里文化艺术发展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提供了一个变通的说法。英国文化委员会一本介绍和推广创意产业的宣传册如是说:"创意产业概念有别于其他类似的名词,诸如文化产业、娱乐产业、内容产业等。本质上讲,对于英国来说,把重点放在创造性和知识产权上面,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一个更为明晰的认识"。创意产业概念的提法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创意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也验证了此概念的合理性及其强劲的生命力。

 

"创意"是一个覆盖面很大的概念。凡是涉及人类脑力创造的思维成果,都是创意。它不仅包括了所谓文化产业的创造性实质,同时也触及其他各产业的发展根本。创造性是一切产业的生命所在。英国采用"创意"这个概念,将许多传统产业中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创造性成果部分划分到这个新兴的产业之中,无形中极大地拓宽了创意产业的行业覆盖面,其最直观的结果便是英国创意产业的统计数据。比如,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这一门类,就是将传统制造业中的工业产品设计部分纳入创意产业,而工业设计的从业人员也就变成了创意产业的就业者,从传统产业中剥离出一部分成果放到创意产业中去。工业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一个门类,2002年对英国的产值贡献列为第五,并且在出口和就业方面也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创意产业这一兼容并包的特点充实了创意产业的成果,并客观上为产业本身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反过来又促使创意产业整体向前发展。

 

二、化解矛盾,盘活概念

 

传统意义的文化与产业是相互分割、相互矛盾的,谈到文化、文化艺术,似乎是一个远离市场的话题;而谈到市场,又似乎不应该与文化搭界。许多人担心,文化艺术走向市场成为产品有悖于其艺术追求的高雅品质而庸俗化。事实上,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考虑的只是文化可以被产业化的部分,考虑的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概念。英国的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和淡化了这个矛盾。"创意"一词激发了人们对这个新兴产业的理解,揭示出该产业发展和产生可持续经济效益的原动力是创造性和创意,从产业自身发展动力的角度来强调文化的重要意义。如果文化没有创作、创新、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就会落伍。根据创意产业的定义,音乐、表演艺术等传统文化内容和广告、建筑、设计等并列出现,只是创意产业概念的一个子集,而文化艺术产品最终能否适应市场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是否拥有好的创意。因此,创意产业概念的精髓是创新,是以尊重和支持包括文化艺术在内的任何人类精神追求的创新和提升为原则,将文化与产业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政府在传统文化的生存和产业化发展上努力寻求平衡。

 

三、支持优秀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是英国创意产业政策的要点之一

 

面对部分人质疑政府在发展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对文化艺术门类厚今薄古的声音,英国新工党政府辩解说,提倡文化创新并不意味着放弃优秀文化传统;相反,创新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发展创意产业的过程中,英国政府对于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文化艺术两手一起抓,给予政策上扶持,经济上支持。英国政府同时也意识到,艺术创作并非新的就是优秀的,艺术家所投入的创造性精神、冲撞和突破陈规旧习的束缚的精神才是最宝贵的。政府提倡和支持的正是这种可能导致优秀作品产生的创新精神。英国政府在资金上支持非营利的文化艺术创作,这些创作成果将有可能转化成商业市场价值。比如,政府鼓励画家创作,而艺术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自然会产生应有的市场价值。政府通过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作者的权益和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优秀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是最终决定其市场商业价值的重要参数。"创意"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新的生命力,使之不断推陈出新,进而促进市场的繁荣。

 

四、政府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

 

2005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将我国的文化产业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产业层,其中核心层所包含的内容涉及新闻、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文艺表演等,多达17项;涉及的政府部门除文化部以外,显然还要包括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多家单位。我们的文化产业集中了广泛的行业和部门,而对这些行业和部门负有管理责任的政府部门却是分割的,这必然给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宏观管理及其整体发展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障碍。事实上,英国创意产业在其发展初期阶段也缺乏成熟的政府行为。新工党政府针对这一问题大胆改革,通过对有关政府部门的重新整合,充分调动有限的财政资源,形成合力,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政府在宏观管理上的工作效率,为创意产业的规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合政府文化部门,创意产业作为英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被重视和集中发展是在1997年工党政府上台执政之后。1997年以前,在英国政府中对13个创意产业门类负有明显责任的管理部门之间尚无任何正式的政策协调机构。长期以来,文化事业的发展基本上依靠公共资金的投入来维持,政府的拨款负担越来越重。谋求文化事业从单纯依赖政府拨款补贴逐步转变为依靠自身产业化经营发展,成为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文化政策重点之一。"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明确预示了这将是一届改革的政府。新工党首先给文化正名,将主管包括文化在内的"国家遗产部"更名为"文化新闻体育部",任命该部首长为内阁成员,使其成为主管文化、新闻、体育事务的大臣。英国文化新闻体育部在介绍创意产业时,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协助创意产业提高社会认知度,帮助各创意产业门类充分实现其经济潜力。尽管英国贸易工业部对于创意产业13个门类中的一部分负有具体责任,但文化新闻体育部仍然扮演着政策协调员的角色。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专门成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特别工作小组。布莱尔工党政府上台以后,对文化领域并未简单采取加大政府公共资金投入的手段,而是重点抓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竭力宣传创意产业为社会所创造的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强调文化为塑造英国民族特征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及其在文化多元化方面的重要性,这种手段的最终目的,还是为文化事业在创意产业中自我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寻求新的途径。新工党政府成立后仅一个月,在布莱尔首相的直接推动下,成立了由文化大臣为首的创意产业行动小组。该小组的成员包括外交部,英国文化委员会,财政部,贸易和工业部,教育和就业部,科学和技术部,环境、交通和区域部,苏格兰事务部,威尔士事务部,北爱尔兰事务部,妇女部,唐宁街10号政策研究室等部门当中的首长、政府高级官员以及与创意产业有关的重要商业公司的负责人和社会知名人士等。这样的组合首先便于政府内部的政策协调,能在扶植创意产业发展及培育和开发国内外市场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有关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在制定政策时也可以更全面地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英国为创意产业的发展专门组建了跨政府部门的行动小组,避免了部门之间互不通气、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集思广益,统一调动各部门掌握的有限资金和资源,形成合力办大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此,需要借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尽快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议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优势,将中国文化融入现代科技中,用自己的文化表达方式消化吸收外国文化的特点,形成特色产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跨越。

 

 

 

(作者: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