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政协网 > 委员履职

农工党中央:让流动人口不再是“无根的浮萍”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02-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近,农工党中央向中共中央递交了一封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信,这是今年农工党中央递交的第二封关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建议信,在上一封信中,农工党中央对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

两封建议信,同一主题,蕴藏了农工党对解决这一问题的热切期盼。

每6个中国人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这是去年4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的结果。根据数据,2010年我国内地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为2.21亿人,总人口是13.39亿。

在数据公布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已带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赶赴河南,就“加强和统筹城乡流动人口及其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展开专题调研。

人口大规模流动使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当前,大量流动人口在城市里却如同“无根的浮萍”,被排除在户籍人口享有的各种保障之外。在河南这个人口流动大省,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基层计生工作,对当地流动人口规模特征、流向、劳动力状况进行了初步了解,看到了服务管理体制与人口流动之间的种种“不合拍”。“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城区,学校每班学生甚至达七八十人,影响了教学工作。”河南省教育厅向调研组反映,以目前城区的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远远无法满足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后子女教育的需求。

“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并没有将人口流动迁移因素纳入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中。”农工党中央认为,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为此,农工党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建议》。这封信把解决问题的落脚点放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上,对如何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实行人口动态管理提出了诸多建议。

农工党中央建议,适时建立以居民财产、消费为税基的税收制度,鼓励城市有序将流动人口转为城市居民。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管理制度,逐步将公共服务享受资格与户籍剥离,以居住年限、社会保障参保年限作为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条件。针对人口信息管理分散的问题,农工党中央则建议推进部门信息共享,构建跨地区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地区间的协调,农工党中央认为,在统筹人口迁移、分布宏观管理和服务管理政策协调方面,可以强化人口计生部门的职能,并发展流动人口服务机构。

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这让农工党中央备受鼓舞,他们深知,要使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与人口流动“合拍”,非一日之功。8月20日至25日,陈宗兴又带领调研组奔赴湖南,就“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在湖南,调研组走访了长沙市的宁乡县、开福区和湘西等地,并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座谈。这一次,他们直接从体制机制入手,希望把这个课题深挖下去。为了让提出的建议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9月初,农工党中央又召开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专题座谈会,邀请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多个国家部委相关负责人参加,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调研和研讨基础上,农工党中央再次向中共中央递交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信,明确提出实现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居民“政治上同责同权,经济上同工同酬,生活上同城同利”的设想,这一次,他们的建议更细也更具体。农工党中央意识到,解决公共资源配置与人口流动的矛盾,首先需要一个完整的人口信息库作基础,为此,他们第一条建议是完善居民身份证使用、查验制度,逐步融合人口计生、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民政、教育、卫生、交通、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和金融系统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农工党中央呼吁重视发挥人口发展规划在统筹城乡人口发展政策、整合公共资源、调控城镇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的基础作用,并制定差别化的人口迁移管理政策,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引导人口向城市群和都市圈迁移并在其周边小城镇均匀分布。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实施人口退出政策,鼓励人口到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就业定居。

在建议信中,农工党中央说,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正在发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深刻的变迁”,现在,农工党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要为积极应对这场变迁贡献独特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