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和学习委:积极拓展履职空间

2011-02-25

  拓展履职空间,这是2010年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一直在进行的尝试。第一次以“文史资料工作”为主题赴台湾参访交流,将征集的重点落实到民主党派和少数民族史料,结合形势和委员履职需要灵活安排学习活动,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调研和考察,一年来,委员会实现了不少新突破,履职领域更加广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0年11月,以委员会主任陈福今为团长的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交流团赴台湾进行访问交流。这是自1959年周恩来开创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以来,全国政协第一次以“文史资料工作”为主题赴台湾参访交流。
  这代表着一个新的起点。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两岸过去在文史方面的交流合作很少,此次委员会“以文会友”,开辟了一条全国政协与台湾以文史资料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新渠道。在台期间,陈福今在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时曾说,两岸同根同源,彼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有着许多共识。蒋孝严则表示,“今后就要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对台访问的成功体现了人民政协的组织优势,在2010年的工作中,委员会还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了对历届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的史料征集工作,通过完善征集机制、创新征集办法,创造了一批精品工程。
  一年来,委员会征编文史资料近百万字,出版《文史资料选辑》3辑,重点刊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协委员及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的“三亲”史料文章,而且尽可能地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完善征集和存储工作,重点抢救征集了部分年事已高的政协委员和掌握重要史料人士的音像资料,制作了音频、视频、文字光盘。
  《政协委员一日》是近年来委员会推出的一种丰富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新形式。文坛素有以“一日”为主题征文的优良传统,《政协委员一日》征文也成了委员们见证重大事件的珍贵文史纪实。委员会将《政协委员一日》纳入经常性的史料征集工作,2010年出版了第四辑。现在,《政协委员一日》已经成为记录委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履行职责的载体,并逐渐成为广大读者了解人民政协、了解政协委员的一个窗口。
  2010年,民主党派和少数民族史料征集被列为新形势下文史资料工作的重点。委员会先后两次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史料征集座谈会。会上,通报了委员会年度文史工作安排,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就开展文史资料工作交换意见,提出征集重点和工作方案。通过这种形式,委员会加强了与民主党派的交流合作。
  这一年,除了文史工作,委员会的学习活动也有声有色,在提升科学素质上下工夫,注重学习实效,是委员会总结出的重要经验。
  委员会举办了两期全国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共有547名委员参加。在学习班的课程设置上,委员会结合新形势新特点和委员履职的新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还根据委员履职的实际和学习工作的需要,组织力量编写《政协委员履职案例选编》。这些课程和学习资料的调整补充受到了委员的欢迎,调动了委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委员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比如邀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作《关于气候变化与哥本哈根会议》的报告,邀请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陈云林作《当前台海局势和对台工作》的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委员会还邀请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作专题报告。这些选题立足委员需求,紧跟当前形势,委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每年,委员会都会组织具有自身特色的调研考察,并努力使委员会的委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调研考察活动,从而为委员们创造更大的履职空间。8月上旬,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的带领下,委员会组织了“坎儿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遗”专题调研。坎儿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庞大地下水利工程设施,它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调研结束后,委员会针对坎儿井急速枯竭的现状报送了政协信息——《关于加强坎儿井水利工程保护工作的建议》和调研报告,分别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率“百年米轨滇越铁路保护和利用”调研组赴云南进行专题调研,并报送了调研报告,提出了尽快确定滇越铁路停运后的权属问题、分级分批做好滇越铁路文物保护工作等多条建议,为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利用贡献了力量。此外,委员会还组织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与文化建设”考察团赴福建进行学习考察。这一年,参加调研考察的委员比例比往年明显提高,也更为活跃,而且通过调研考察,委员会加强了与地方政协的联系,了解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政协文史和学习工作新思路新方式,收集了丰富的信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