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看民主与民生

2011-03-14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一年一度的两会即将落下帷幕。回望两会,记者感受最强烈的有两个词:民主、民生。以民生促民主,以民主保民生,成为今年两会最突出的特点。

    发扬民主、改善民生,民主和民生犹如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共同给力中国加速发展的车轮

    3月5日,出席两会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政协委员,拿到了一本关乎祖国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书。

    118页、6.2万字,一部洋洋洒洒的“十二五”规划,人们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因为它反映了民意,集中着民智。

    “请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2010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在网站上刊登的启事引人注意,一场大规模的民意征集展开了。

    从启事贴出的那天起,社会各界的意见通过网络、手机平台、热线电话,潮水一样地涌来,表达着改善生活和富强国家的愿望。北京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门口一时热闹起来。一位老人从河北赶来,抱来自己写的万言建议,看着传达室的工作人员仔细收好,才匆匆离去。建言献策的人络绎不绝,每天都是刚送走一拨又迎来一拨。有时候传达室坐了20个人等着送材料。负责文件起草的规划司做了一个建言献策的箱子放在传达室,每天去开箱取信,都是满满的。

    36岁的孙东是山东滨州的一位盲人,得知“十二五”规划编制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后,寄来了6页盲文信件。规划编制者们收到后,专门请盲文出版社翻译,了解到孙东建议国家应更加重视残疾人的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在编制中增加了“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的内容。

    ……

    民意的直通车畅通无阻,各种意见直接送达编制者面前,有的还直报中央领导。

    “一些具体建议被采纳,即便是一些笼统表达的意见,甚至是对一些问题的抱怨,我们也都关注到了,在规划起草时加大了相应领域的笔墨。”发展改革委规划司的一位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基层密集调研,到农村进社区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工人、医生、街道干部,还有农民工……被请到中南海座谈,发表意见。

    到活动结束时,64709份建议——“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征集的建议总量,大大超过“十一五”规划编制时的1万份。

    64709份建议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十二五”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促成了“十二五”规划中用更大的力度改善民生:“十二五”开局之年60%财政投入用于民生、开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

    民主和民生相互呼应。民生的福祉就在这样一个畅通无阻的民意表达中铺陈开来,绽放光彩。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送达两会,寄托着民生的厚望,浸透着民主的理念。

    在两会政治舞台上,代表委员们更是身肩道义,情系民生,敢于直言,勇于表达。

    邵鸿,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3月8日下午,在国土资源部一位副部长列席的全国政协九三学社小组会上,针对违法征地,违法拆迁问题,邵鸿向这位副部长接连发问:“在制止强拆方面,近期有没有更有力的措施?”“国土资源部最近有一个措施,请违法用地地区的市长来北京约谈,请问约谈效果怎样?”……

    面对政府官员,把心里话讲出来,靠的不仅是勇气,而是一份为民请命的责任感,是民主进步的体现。

    两会期间,3月5日下午、6日下午、8日上午,42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35个人大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代表们的询问。

    民生的种子在民主的土壤中生发,民主的土壤在民生的大树下更加殷实。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反映出两个层面的问题:吃肉解决的只是温饱和物质权利的问题,而如果社会权利和精神权利缺失,老百姓还是会不满意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理应直面而不是回避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人民鼓与呼,从小的方面看是我们的职责,从大的方面看,则是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政治问题。”邵鸿委员这样阐述他对民主与民生的理解。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委员已连续三年调研和评估了各地财政透明度,今年两会再次提出了政府预算和执行公开与监督的提案。已过花甲之年的他说:“我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有一天我不当政协委员了,我会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继续呼吁财政公开。我愿意走到最后,从黑发到白发。”蒋洪委员这样表达着对民生与民主的执着。

    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代表,今年两会期间接到的电话特别多,大多是村民们要求他反映问题的。3月5日下午,村民李玉星给他来电话了:政府工作报告里讲了,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吃饭就要种粮,村里的900亩地要种好,回来后我们是不是说说种地的事。“我知道他的意思,现在农民对土地流转问题很关注。开完会,我就和村民们议议这个事,看看该怎么办。”李连成代表用朴实的讲述表达了普通人对民主与民生的希望。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情系民生,发扬民主,提出了560多件议案和5762件提案。两会外,普通群众关注两会,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反映自己的意见。

    两会上,民主与民生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天空的“双子星座”一样交相辉映。

    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民生问题将始终贯穿在政治生活当中,民主进程必定会打上深深的民生烙印

    三月的北京,当代表委员们齐聚人民大会堂为国是民生建言献策的时候,位于大会堂西北方向古老的清华校园里,一位中国学者正在为一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学生介绍两会、讲述中国的民生与民主这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他就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胡鞍钢教授。

    “不同历史,不同体制,就有不同的民主形式,没有普世的模式。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主从来都是多元化。标准只有一个,适合本国国情、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安排。”

    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仍在100位之后,并没有改变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并没有改变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因此中国的民主不能不关注民生。同样,民生的改善必将不断地推进民主的发展。民生在民,民主亦在民,它们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交互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的生命之树,浓荫匝地,生生不息。

    就业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在13亿人口的国度里每一个都是世界级的难题。公平、正义,尊严、幸福等,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涉及到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等诸多环节。

    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坏,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关乎着民主的前途,决定着国家的命运。

    正因为此,“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改变了以往五年计划或规划主要谋划经济发展的惯例,大幅度增加了改善民生的内容。一些外电评论说,“改善民生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轴”“让人民幸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题”。也正因为此,中国的民主注重民生的表达,贴近民生的需求。民主与民生紧紧牵手,并将一路前行。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度之一,欧洲三百年的工业化在中国压缩到三四十年。我们正在进行现代化的急行军,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重大民生问题,这就是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山东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代表认为:“民主一旦脱离民生的轨道,追求华而不实的外表,就不是真正的民主。”

    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我们:“历史留给中国发展的机会并不多……”我们正处在重大转型时期,曾经被世界甩下,如今正在大踏步追赶。我们的民主应当充分表达民生的需要,并迅速凝成共识,集中力量、调动资源办成民生大事。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民主与民生互动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胡鞍钢教授举例说,西方一些国家的施政报告,是没有征求民意环节的,它是通过议会监督来实现。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广泛征求意见,而且在起草组起草规划的同时,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也在同步调查研究,不断横向沟通。提交两会前还要经过代表初审。这种独特的民主形式,既集中了民智,又保证了效率。

    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代表说,无论民主和民生,都应当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

    细数两会报告中的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取向,不正是民主追求的目标?!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人民群众表达意见,政府部门认真履职,不正是为了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尊严?!

    “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着中国的道路,我们知道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虞云耀代表的话语中充满着自信与坚定。

    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民主细节,一个个扎扎实实的民生进步,建造的是共和国现代化的恢宏大厦。

    民生体现民主,民主保障民生,这是中国式民主与民生的真谛所在,也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希望

    “什么是民主?民主就是大家知道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操着浓浓河南乡音的李连成代表这样讲述对“民主”的理解。“民主,在村里就是不管什么事都让老百姓知道,村民知道的和我知道的一样多。”

    无独有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多少事。

    一位普通农民的理解,和共和国总理的郑重宣誓,是那么的相似,表达了对民主进步的追求,饱含着对民生改善的向往。

    李连成就是靠着对民主这样一个理解,推着自己村里民生的小车向前奔。

    村里要修条路,要建所学校,要挖个水沟,件件事的完成都是有程序的——先是村党支部谋划主意、村委会充分论证、最后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每件实事都办得让乡亲们没得挑。10多年来,李连成带领村民奔上了富裕的大道,把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如今,西辛庄村家家住的是小洋楼,户户烧的是天然气,村民用水、用电不花钱,孩子上学全免费。

    “群策群力,让大家知道每件实事的好处,劲就能往一处使,就能过上好日子!”这是李连成代表的总结。

    民主,不是阳春白雪,更非遥不可及,它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李连成,这位几乎和共和国同龄的农民代表,用朴素的行动,道出了民主的真谛。

    民主如果脱离了民生就会失去民心,民主就变得空洞。民生如果没有民主的保障,就可能变为恩赐的善政。离开民主求民生则民生不可得,离开民生求民主则民主不长久。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民主,会因为各个发展阶段民生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而不同。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解决生存问题,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自主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解决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自然而然地提出来了。

    曾几何时,农村人和城市人不但在物质上不平等,而且在政治权利上也不平等。正是因为统筹城乡,推动了城市和农村的融合,也推动着“同票同权”的诞生。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朱雪芹代表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去年3月14日上午9时12分,那神圣的时刻,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的2909名代表按下了表决器,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从此城乡居民实现了“同票同权”。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从8比1到4比1。今天的1比1,体现了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民主精神。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和会内会外的呼声,就是人民群众对民主的期盼,从生存权的期盼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所必需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期盼。

    还是朱雪芹,3月5日下午,接到了朋友殷先生的电话,殷先生是扬州人,目前在上海打工。他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自己的生活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很开心。”但殷先生仍有更多的期盼。他告诉朱雪芹:“我在上海打工十几年,但一直没有解决户口,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方面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措施,比如什么时候能够解决户口?能得到哪些方面的保障等等,最好能有一些具体的数据和详细的计划。”这些问题,不光光是殷先生,更是他身后的一大群农民工群体关注的。

    在此后几天的小组讨论会上,朱雪芹将殷先生的疑问提出来,也引起其他代表的讨论。

    回顾这几年,朱雪芹说出了两方面的变化:一个是农民工的民主权利越来越有保障。2008年,她和其他两位农民工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现在不但三个农民工代表为农民工的权益呼吁,而且更多的代表委员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另一个是农民工从能自由进城,到享受一些基本保障,今天又提出了落户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国的民生状况,决定了民主的发展阶段。随着民生的不断改善,民主将开辟更宽阔的空间。当中等收入者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体,当橄榄形的社会结构真正形成,民主必将在更高阶段发育、成熟。

    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实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一些地方仍然热衷于上项目、盖高楼,对民生问题漠然处置。一些地方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过程中走过场、搞形式,甚至出现群众“被代表”的质疑,结果既损害了群众利益,又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要保证未来政治上持续稳定,经济上持续发展,生态上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持续提高,就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邵鸿委员说。

    民主保障民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民生推动民主,是中国国情的现实反映;民主与民生的协同共进,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记者赵承、张旭东、王飞、郑晓奕、张辛欣、何宗渝、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