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会议要闻 | 两会观察 | 委员议政 | 委员感言 | 焦点述评 | 大会即景 | 两会花絮 | 人大新闻 | 相关报道
您的位置>> 首页>>十届一次>>人大专题
西部实现小康,并不只是经济上达到小康,还要使全民在文
化素养和精神素养方面也要达到小康,实现文化和精神素质的提高,
关键是教育先行。记者在“两会”上听到一位地委书记关于西部教育
的讲话,让人忧虑——
“我们用不起公派教师”
2003-03-12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定西地委书记石晶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谈了一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问题,很值得人深思。
  石晶代表说:“我通过了解得知,我们那里每个乡村的学校能有
一名公派教师就不错了,而就这为数不多的公派教师很多村子还不爱
用。为什么?因为用不起。现在教师的工资全部由乡村财政支付,一
名公派教师一月工资就得700多元,一年就将近一万元,这要占乡村
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村里宁可聘代课老师,每月给150元
左右的工资。但代课老师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就形成了小学毕业教
小学,中学毕业教中学的局面。”石晶代表忧虑地说:“如果农村贫
困地区基础教育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势必会造成劳动力素质越来越低。

  石晶代表又谈道,在日本,学校软硬件条件都一样,而且越是乡
村、越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工资收入就越高。这是因为日本教师的工资
全部由国家支付,到了边远地区,地方还要再补贴一部分。所以日本
很多老师为了拿高工资,非常愿意到边远地区工作。
  石晶代表认为,教育是我们目前最急需攻破的一座堡垒,中国的
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全
民素质的提高,并将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因为全面小康,并不
只是经济上达小康,还要使全民在文化素养和精神素养方面也要达到
小康。


  上一页: 杜宜瑾代表呼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下一页: 上学还不如养栏猪?人大代表呼吁警惕农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