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黎明
 

十七大以来,中央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赋予我们中国画画家的文化使命。在当下全球背景下,物质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精神的贫乏,由于精神的贫乏,也给艺术家提供了精神体验的契机,尤其是政协组织这样的会围绕这样的问题来展开讨论。因为西方的文化强调人文文化,讲究生命体验,中国文化强调自然的文化,在西方的人本意识里面是强调人与社会的矛盾反映,但是,中国的人本意识是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就是我们今天要坚持的传统的独特性,也是中国画家特别要把握的文化方位。

    我理解的中国文化内在结构,强调的是本色,这个本色是自然,在自然的形态里面,古人已经给我们确定了品格、气象和境界,这种确定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理想的确定。我想举一个例子,以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里面所提到的,“雄浑、冲淡、自然……”这些都是对于中国文化结构立向的方位。我们一代代人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方位当中、在文化的气象当中、在文化的品格当中,来体验这样的文化空间。

    比如“雄浑”,司空图里面有这样的话“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这是对时空的比较,汉代刘邦的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燕丹子里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像这样诗的结构和境界体现的是一种雄浑、苍凉,一种大我的境界;

    在司空图的“冲淡”里面,“犹之惠风,荏苒在衣”。这里面我想到,陶渊明的《归来去辞》,因为“冲淡”里面强调不知不觉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定有一个主题在里面,陶渊明在《归来去辞》特别强调,“田园将芜胡不归”,前面有一个前提,“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里面强调,他在做县令好像已经束缚住了,他的心是归向田园,所以诗后面强调“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这里面以陶渊明的境界,进入本然的状态,他把中国文化的气象和品格的境界纳入到他的生活方式当中,也纳入到他的人格境界里面,他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境界,印证了司空图冲淡的审美空间。

    司空图还强调自然空间,自然空间里面有着一句“幽人空山,过雨采蘋”。我想到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面谈到从自然的状态中提取,中国人所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融化在文人的血管里面,融化在在所追寻的生活方式中。这种生活方式构成了中华文化里面多层次的博大,很宽阔、很悠远的人文境界,像王维这样很美好的禅境,跟雄浑的刘邦、燕丹子这样很悲壮的诗境,都是把握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结构,以气象、境界为标准的方位。

    司空图里面的“实境”,有“忽逢幽人,如见道心”这样的说法,让我想到朱自清,他有一篇《荷塘月色》,这个荷塘就是离他家不远的普通荷塘,这个荷塘我也去看过,非常普通,没有特别优美的环境,他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正是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又把中国文化当中沉淀的美写出来,这里面都是有一个文化的方位在里面,这个文化的方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关于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独特性和中国画的独特性应该怎么把握。

    我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取向和境界一定是和生命有关,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里面也谈到,中国文化和生命有关,与生命有关的时候就能够上升为温柔敦厚而真善美的带有经典性的作品出现。比如说中国的禅句里面有,“一月映一切水,一切水映一月”,这里面强调的“一”既是主体的,也是自然的,大我和小我是合二为一的,六祖慧德法师有一句话“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就是老子所说的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正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在这种文化的体验当中,董其昌有一个画论讲的非常有意思,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有无笔墨者?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可参之。”董其昌讲到笔墨是石分三面来界定笔墨的,我理解是对于空间的把握,这里面看到很局部的问题,展开的是一个空间而引出境界的问题,这里面讲到笔墨是境界的问题,谈到境界,几位老师刚才也谈到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很重要的传承,这里面谈到书法的问题。现代学者周汝昌先生有一本专著叫做《永字八法》,按照现在的笔划来讲是“点、横、仰横、长撇、竖、短撇、捺、挑钩”,按照传统文化来讲,侧(点)、勒(横)、策(仰横)、掠(长撇)、努(竖)、啄(短撇)、磔(捺)、趯(挑钩)。这八个字实际上是传统的意象方法,构成了中国书法的结构,中国书法的结构从来没有走到纯抽象的位置上,始终保留了一个本体,这个本体既是书法的本体也是人在书法艺术当中,由作者来体验自然文化和中国传统的强调气象的文化当中体验的体,这个体回到八法当中,我觉得它应该归在中国文化所强调的一种文化境界、文化心境和文化的品格和文化气象当中,这是中国文化非常独特的东西。

    对于我们今天来讲,这样的独特性,尤其对于当代社会物质发展的状况下,我们中国文化独特性介入到人本的体验当中,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作为中国人体验文化的精神内涵,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文化方位都纳入到这样的文化独特性当中,来进行思考、把握,使之形成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在这当中,出现的作品或者是出现的自然当中人格的行为方式,还有创作方式,自然而然显示出中国的文化博大的品格来。

   

 
     
2008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GENERAL OFFICE,NATIONAL COMMITTEE,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