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国际化是大家最关注的。那么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信奉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东风压倒西风,世界要革命……等等论断相比,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经济生活已经融入世界。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国际化实际就是对外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互利双赢。说白了就是同资本主义也要保持依存、互补、合作与双赢的关系。因此,对外文化交流亦须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对待,求同存异的原则,积极开展文化对话,增进了解,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在国内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和谐社会。在根本上从阶级斗争的对抗走向和谐的战略转变,这是及其深刻的时代变革。在文化方面保持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成为事实,不可逆转,因此文化上的多元共存,不同文明、传统及宗教间的交流,也是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美术事业的发展同样不能、也不可能脱离这样的时代潮流。所以,我们对待当下美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的判断,其认知和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我们面临的使命是,(1)把我中华优秀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文明相协调,坚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面向多元性,融汇国际化。(2)吸纳各国文化优秀成果使之中国化,又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其走向世界国际化。一言以蔽之,美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与时俱进,大力倡导创新,首先要创作大繁荣,方可随之大发展。
解放生产和与时俱进是解放艺术生产力的前提,而且也是永无止境的。人们还不曾忘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学术思想领域的问题政治化,当与现实社会联系时,成为阶级斗争的晴雨表,因言获罪。与此的教训十分深刻,其流毒还不能说已经消除。我们认真彻底地反思还有待时日,必须经过一段时间。
可喜的是,文革之后,邓小平洞察和总结了国内国外的历史经验,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邓选第2卷第168页)。16大文件中有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17大文件中又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网络自由权都受到宪法规定。不言而喻,文艺的创作自由也受到宪法的保护。这样巨大的社会进步,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对其难得的恩惠感佩尤为深切。只有为此才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涌现各种创新。艺术家的重新思维才能真正地活跃起来。“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16大报告)创作、艺术民主的新契机促使美术领域处于最为活跃的前沿。主流艺术的蓬勃发展和人才涌现是空前的。同时,也出现了“当代艺术”。舆论上对前者肯定的多,对后者争议多。前者流行于社会,后者火爆于市场(一部分画家的作品价格昂贵)。对于主流艺术也有批评主要指画家由于种种原因的浮躁,多年来精品力作迟迟不能出现。对于现当代艺术于个体的自由状态,所谓体制之外,除官方对外交流有部分出国展览外,更多的活跃于民间展览和市场运营,也使得部分艺术家获有股票及知名度。其中出现一些恶俗粗鄙之作,放纵私欲,调侃领袖,有悖民众审美而践踏道德规范等等近乎精神垃圾的东西。对此引起尖锐批评与重视,甚至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对于当代艺术的形成与观念形态要做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自80年代以来,其阵容已经不再是某个人的问题。本质上看属于艺术民主、创作自由思潮下参与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其主流还是应该肯定的。这些艺术家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价值观与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艺术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借鉴,处于学习的阶段,甚至模仿的现象,都是在所难免,但是以虔诚的国家艺术、民族觉悟和社会责任努力创造中国化的现代艺术,是时代的要求。对当代艺术家的宽容可喜,对其正确的引导也是当然之举。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这个创作自由的时代。因此,我们对于当代艺术中的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对于政治问题、性的问题慎重对待,对于高科技的、日常不曾熟悉或特殊的样式要研究。在尊重、团结这些艺术家的前提下,开展学术讨论或者艺术批评,消除歧见,防止过时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习惯思维和上纲上线。当然对违背法律的遵照律条的准则,对哪一类的艺术家都应该如此。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理论,知道创作自由和艺术民主,用核心价值体系和爱国情操武装每个艺术家的头脑,无论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只要是有良心的中国人都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创作出真正的有价值的时代的艺术精品。
这几年有一个特点,为了话语权,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主导权,人们写文章、发表演讲,想让自己的声音最响亮、最有挑战性,或者最具权威性,期望能够影响现实。因此在美术界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出现了不少让人难以置信的观点,例如“采用西画写实的精神,显然是和反传统文化的思潮一致的。”,甚至也有人说中国画传统画风的人才断代。”这些结论性的说法远远违背了客观的事实存在。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无可辩驳的最突出成就在于人物画。西洋画的写实方法(素描法、透视法等)其原理都是科学的逻辑思维。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是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而传入。如果不是徐悲鸿等人传入,也必然有其他志士仁人把它引入。如果不是如此,传统绘画画人时还是“头不能仰视,手不能前指,脚不能露趾。”(徐悲鸿语)停留在只能写宽袍大袖,无法表现现实生活的状况,能有现在这么强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力吗?中国画人物画的艺术成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难道不是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发展吗?
各种争论使我们的思想活跃起来,也是言论自由的范围使得学术空气渐浓,也使的人们敢于说话了,值得欣慰。然而,忽视国情、不尊重历史的行动令人担忧。不难设想,歪曲和错误的东西会对年轻一辈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因而应该提倡学习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是多么重要。我为现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时代风气叫好,希望学术讨论要站在维护中华文化的民族利益立场上,破除狭隘意识、官本位思想以及宗派小圈子,要向陈云提倡的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而开展真正的百家争鸣,能够多多看到充满真才实学的美术论文,能够感受到严肃热忱的讨论,和充满善意的说服与批评,从而推动美术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大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