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运甫
--以学促新
 

一、读《怀古寄情》感

最近看了王明明同志的中国画新作画集“怀古寄情”——20多年来用中国水墨人物和山水集锦创作的作品长卷。这是他下了大功夫、长期积累起来的一批珍贵作品。熔铸进了他对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化精神的理解,是他创作精神从我做起的丰硕成果。我觉得现在需要一批像他那样默默耕耘、下大功夫致力于艺术创作的实干家。他画得十分自然,既舒展又自由,既生动又精严,既豪放又幽默。观赏者能够体悟到他的画幅里呈现的纯真境界和情感,能感受到他长期以来在自学从艺方面的奋进精神,怀古也是文化现象,它由衷表达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向往和仰慕。

二、“正本清源”三百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倍加重视了对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我们在文化研究、艺术考古、学术出版、艺术展览、美术教育等诸多领域加强了人文艺术研究和学术关注,力克片面化、简单化的学术武断,提出百花齐放,各抒己见,并尊重艺术家的民主权利和学术自由。同时提倡正确的学术批评和反批评,这是促进艺术质量和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保证。美术界在一些重大历史评判中的是非争论由来已久,像“四王”这类问题,也可以说是300年的老陈案了。对清初中国画家“四王”的非议,从新文化运动之初,就十分凶猛,有人认为“四王”的中国画是“中国恶画的总结”。是“社会上盲目崇拜的偶像”,并一直处在“打倒”声中。其实我们今天细细欣赏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能兼取诸家之长、泛宗诸家,既有缜密如王蒙的水墨山水,又有清丽似赵孟頫的青绿画法;既保持董源、巨然本色的画法之迹,又有尖挺细刻的严谨用心,由专而博,由疏简而精诣,融董源、巨然、黄公望于一炉。他们依靠当时的地位和艺术脉源,能尽力见诸历代原作,并广为临摹,细心地将历代历史的文脉,结成传承的心路。我中华艺术文明,正是综合相生,自成大道大器的。今见国家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四本“四王”《精品集》,大有喜出望外之感,似有为“四王”重新定位平反之意,值得恭贺!

北京故宫博物馆新近以“武英殿”作为历代中国画精品原作展出厅堂,并在展出规范和学术评价等方面,作了充实准备,为观众提供了珍贵的研学条件,同时,全国政协系统组织全国各省市中国画代表作家晋京展,并组织学术研讨、评论交流等活动,都是正本清源、推动当代中国画创作活动及其发展的有力措施。这一切都创造了一个发展民族艺术,提高艺术创作质量的重要条件,值得大家珍重。

三、访日促思革新

催生中国画精品质量、鼓励中国画革新独创、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命题的两个方面,这是一个深具渊深历史传统的画种,是时刻应当关注思考和用心投注的,单凭热心和经验常导致习惯传承而失去创造力。

前些日子,我有幸随北京画院朋友们一起赴日举办中国画交流展并参观考察文化事业等。我深深地感到日本绘画近百年的历程与发展,似乎和我们联系的十分相近。我们的中国画和日本水墨南画,有许多接近和类似,似都处于相对习惯状态。我觉得有不少问题是局限于材质与空间表现、也就是绘画形式本身的限制。特别是颜料与颜色的理解与认识,还有是现代建筑空间型制与中国画的成型形式的视觉问题。在日本就色彩观的认知方面,不问是西画还是日本画,他们都在为色彩观方面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印象主义开启的室外阳光为源本的科学色彩观。简单说就是太阳光照下的色彩观,也就是条件下的色光感。我国的基本色彩认识是物质色彩配置的经验认识,质感色彩带来了微妙的综观经验,它是色感加质感为基础的。主要仍然是视觉经验决定的。这两者的结合也许是重要的,我看中日双方都在这方面默默地进行着实践研究,这是可喜的。

西方科学的色彩理论建立在十分严密的科学实验基础上,色彩以视觉数量为实证,以整体相互影响的色彩关注为条件,其面积大小都是具体的。例如法国国旗红、白、兰三色视觉等量的划分,但其数据应是35:33:37.所以清代方薰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予色彩相和,和则神气生动。”这三色似乎等和,但真正科学划分是不等份的。兰最大,白最小,红居中。日本美术发展状况,与我们有些相似的问题。都遇到了绘事材料的限制,还有现代建筑空间与传统绘画型制的适应问题。但是,在日本绘画方面,经过几代人努力,也成功出现了介于西洋油画与日本传统南画(水墨画)相融合的日本岩彩画。它运用新的材料解决了现代色彩的表现技巧,并在艺术上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个性的独特风格。实际上,也就是日、西结合的新型日本绘画。其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色彩表现观念,甚至是色彩的微妙和丰富变化的表现技巧。其中特别是高山辰雄的绘画,他在意银灰色为主调的画面中间以丰富多样的色彩合唱,达到了极其微妙细微的色彩变化与统一。但在他的作品中,都仍然隐藏着日本民族色彩观的独特魅力,和深刻的色彩情感与绘画性的表现力度。当代日本画的杰出代表者,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长处,就是在汲取西方艺术技巧的时候,对自己的先师们如横山大观、尾形光琳、宗达……等的艺术也仍然或隐或显地有着关联。我对此深有感触。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和广泛研究一切优秀的艺术成果,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大度与宽厚的胸怀,亦可谓“有容乃大”。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先生曾在我院演讲,他说:“日本艺术的母亲是中国,这在历史上都有辉煌的记载。”视觉艺术是没有障碍的,我们永远在吸收目光涉视的大千世界,可视可学,都能力促艺术创新,所以我的发言题目是“以学促新”。

 
     
2008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GENERAL OFFICE,NATIONAL COMMITTEE,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