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言论 | 会议要闻 | 综合新闻 | 会议文件 | 专题报道 | 委员心声 | 大会发言 | 两会花絮 | 会外反应 |
 
     
让人类永享美好黄山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黄山市委书记臧世凯

 


  “给,广告。”递过名片的时候,臧世凯代表说。
  臧世凯代表递名片时将名片的背面冲着记者。名片的背面写着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一段话: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时,记者才明白臧世凯代表递名片的方式和那句“给,广告”的含义。
  说起黄山风景区,臧世凯代表充满了自豪与欣喜。黄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自然双遗产单位,是人类共有的财富。目前,黄山的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旅游收入已成为黄山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因此,如何处理好开发、利用和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格外引人注目。
  “在处理三者关系上,我们首先确立了保护第一、统筹规划、科学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臧世凯代表说。
  为保护好黄山,国务院批准下发了《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此外,安徽省人大还专门制定颁布了《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将黄山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确保了黄山的保护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省人大单独为一个风景名胜区立法,这在全国恐怕也是为数不多的。
  为保护好黄山,安徽省委、省政府还在全国首开先河,明确规定:谁是安徽省省长,谁就当黄山规划委员会的主任;谁是黄山市市长,谁就当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同时还在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内部设立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规划、土地、园林、工商、公安等专门机构,负责黄山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
  为保护好黄山,“我们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加起来足有几寸厚。”臧世凯代表边说边张开手指示意。好的规章制度在黄山同样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山上所有基建项目,都严格遵循国家批准的规划,严格履行报批程序,不准动用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他们为所有的古树名木都建立了档案,仅被称为国宝的千年名木“迎客松”,就专门配备了三个人保护管理;成功地实现了从柴到煤、从煤到油、从油到气、从气到电的四次能源革命,减少了大气污染;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5处,全面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在全山实行净菜上山、垃圾下山,并在山下建立了洗涤配送中心,大宗用品全部挑下山清洗处理;在旅游区,一支150多人的环卫专业队伍保证了景区垃圾日产日清……
  为保护好黄山,“我们把严防森林火灾和松材线虫病的侵入,当作关系黄山旅游事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臧世凯代表说到这时表情凝重起来。现在,一支50多人的专业防火队伍在随时随地地监测着黄山的一草一木,他们已经保证黄山连续22年无森林大火。面对被称为松木“爱滋病”的松材线虫病,他们下达了禁止一切松木制品进入景区的市长令,还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并克服重重困难,在黄山外围建设了一条4公里宽、100公里长的环形生物防护带。经过长期的封山育林,景区森林覆盖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56%提高到了83.4%。
  此外,他们在景区实行分阶段封闭轮休、古树名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
  一位联合国官员多次盛赞“黄山是一个管理很好的世界遗产景区,是世界遗产地成功保护与管理的范例。”
  臧世凯代表在采访结束时表示:“面向新世纪,我们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谆谆嘱托,坚决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黄山时的重要指示。作为黄山的守护者,我们将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思想,始终坚持‘国际一流’的标准,切实把黄山保护好、利用好,让黄山的妙绝风光永驻人间,让人类永享更加美好的黄山。”


  上一页: 鱼和熊掌岂能兼得蔡继明委员质疑领导干部在职读研
下一页: 工商联界委员发出“坚持三个结合当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倡议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