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言论
|
会议要闻
|
综合新闻
|
会议文件
|
专题报道
|
委员心声
|
大会发言
|
两会花絮
|
会外反应
|
“现场办公”办出的提案
“这份提案还得改改,内容笼统了点,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够明确”,赵维臣委员对身旁的杨尊伟委员说。杨委员谦逊地点头表示同意。在3月4日举行的经济界小组讨论会前发生的这一幕,被正在一旁准备听会的记者看在眼里。
据了解,杨尊伟委员这次参加大会打算提交四份提案,为了让每份提案提出的问题深入而切中要害,他主动把这些提案拿出向其他委员征询意见。如果提出意见的委员愿意,就也作为提案人签上自己的名字。
可这会儿杨委员遇到了一点难题。当他就提案《关于入世后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建议》征求同在一个界别的赵维臣委员意见时,赵委员埋头认真地阅读之后却摇摇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赵维臣委员同意提案的基本观点,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应尽快制定行业协会、商会组织法,加强研究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的有关政策,促进它们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但赵委员认为提案中对现存问题的揭示不够深入,显得有些笼统。杨委员也同意赵委员的意见,但一时还真考虑不好就在如何才能修改得更好。
就在这时,坐在一旁的盛树仁委员出来助阵了。他拿过这份提案一边与杨委员和赵委员讨论,一边提笔写起来。不一会儿,一段被几位委员称为点睛之笔的文字就形成了。大意是:改革开放以来,行业协会、商会已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也表现出发挥作用不平衡,定性、定位、定职不够明确,组织混乱,活动不规范,自身建设不过硬,尤其是没有纳入法制轨道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加快培育、发展、规范,提高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就必须制定并实施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的国家法律法规,而且势在必行。
一份提案就这样最后定稿了。王慧炯、佘健明、高尚全三位委员读过提案也欣然签上自己的名字。
上一页:
一往情深为农业
下一页:
算帐“算”出来的提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