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玉麟:应鼓励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

日期:2006-03-05


  本报讯(记者蒋志臻)“自主创新离不开公众参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没有公众对于科学事业的了解和理解,科学事业不可能繁荣。”全国政协委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秘书长茅玉麟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国家应建立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机制。”
  茅玉麟说,中国近年的科普创作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有许多因素制约着科普效果的提高,其中有来自于受众的,也有来自于科普工作者或科技传播者的。受国家大环境的影响,很多科技工作者往往不屑于参与像写科普文章、著作这样的事情。总的来讲,双方参与的力度不够,科普的成效难以得到提高。”茅玉麟强调,“科普离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科学家有责任有义务尽可能向公众普及与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有关的科学知识,以获得更多的支持。”
  据茅玉麟介绍,科学家参与科普在国际上很流行,国外一些机构要求科学家在提交科学论文的同时,必须提供一篇科普短文简明介绍他们所从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科学家应该去普及他们熟悉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积累形成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这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科学家参与科普,最有权威性,最具说服力,最容易被受众接受。举个例子来讲,最近被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众说纷纭,如果科学家们站出来用最科学最通俗的语言去解释,就不至于引起公众的恐慌。
  茅玉麟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在更大范围内动员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科普活动的良好机制。有关部门应该制定鼓励科学家进行科普活动的政策,如设立有关科普奖。有关科技政策也应该向科普倾斜,使科技人员能够主动从事科普工作,使他们感到科普是与自己的专业研究同等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