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你是我们的心痛———政协委员呼吁善待民工

日期:2002-03-10


  “他们正在为我们默默地做着奉献,他们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却仍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样的情况应该尽快改变了。”在经济界、特邀界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纷纷评说民工待遇。
  城市的门槛太高了
  吴敬琏委员说,人多地少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死结”,农村人均不足一亩地,种什么都富不了。由于土地资源奇缺,农民一年中有将近200天的农闲时间,因此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加入世贸组织后,科技兴农,走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又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到城市务工将成为吸纳他们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城市的门槛实在太高,农民务工必须要办理务工证、暂住证、计生证并交纳许多费用。在北京,仅办理暂住证一年就得交300元,在深圳,民工办理IC卡一年就得花400多元,且每年都要重办。另外,进城打工的农民在找到工作后,还要先向用工企业交数百元的押金等等。农民进城务工,还没挣到钱就要先付出一大笔钱。城市设置的这一道道高高的门槛,真令农民弟兄举步维艰。
  民工权益亟需保障
  石山麟委员指出,在春节、国庆、“五一”等重大节日,举国上下一片欢乐,但民工却提心吊胆。因为这时他们往往成为迎接节日整顿治安的清理对象。据了解,在广东某市,各镇之间证件不通用,B镇可以把办理了A镇证件的外来民工当作“三无”人员收容,要缴纳数百元赎金才能放人。在广州火车站曾发生过把一位农村妇女当作“疯子”强行送到收容所的事件。此事通过新闻媒体揭露后引起广东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并得以解决。但类似事件没有得到领导批示解决的不知道有多少。委员们认为,外出务工农民大约有1.8亿左右,是当前社会中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应得到扶助。王战委员说,民工和他们的子女涉及面甚广,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将危及社会稳定。
  城市离不开民工
  汤丙午委员指出,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的繁荣离不开民工的贡献。现在,城市里大到盖楼的、修路的、扫大街的,小到弹棉花的、送牛奶的、卖报纸的、当保姆的、在医院陪护的,无一不有民工的身影。然而,城里人在享受着民工们带来的方便和舒适的同时,又在歧视他们,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可以说,民工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现代生活的边缘,其境况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委员们认为,民工的合法权益理当得到保障。委员们呼吁全社会、特别是新闻传媒多关注民工的境况,呼吁中央制定有关政策切实维护民工权益,呼吁各地各级政府取消对民工进城务工的诸多限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呼吁全社会善待走出土地的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