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两会”期间,委员们呼吁要尽快制定《农副产品安全保障法》后,“菜篮子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次会上,许多委员对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再次发出呼吁:让百姓远离“餐桌污染”。
近年来,因农药残留和食用有毒食品的严重事件在食物中毒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有的地方虽没有大范围的急性药物中毒事件,但药物残留过高的情况普遍存在;制贩有毒食品人员受利益驱动而进行违法活动,造成的严重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对此,韦云隆委员认为,当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不够,执法监管总是滞后于媒体曝光;有的基层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客观上助长了制贩有毒食品活动;此外,食品安全与检测(控)教育学科建设几乎是空白。为保障食品安全,他提出建立和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成立专门辑查有毒食品的机构,加大对制、贩有毒食品犯罪的惩处力度,变被动查处为主动出击,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的技术支持,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
食品监督体制不顺,也严重地影响了执法监督力度。陈及霖委员对此建议要调整政府机构职能,统一设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卫生质量问题进行全程质量监管,克服目前多头执法、政出多门、食品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问题,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力,促使生产经营者自觉守法。
李纯粹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绝不能仅靠最后的检测把关了事,必须着手建立综合整治体系,进行源头控制。同时,要加速制定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发展的扶持政策,在高效低残农资的推广、先进科技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加快无公害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迈进;此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举报奖惩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