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这既对我们完成工业化,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更为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科技革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承接世界产业分工转移和调整,实现产业结构跳跃和升级的历史机遇。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更为突出和重要。”李京文委员的这一认识也是朱高峰、徐性初、胡启恒、李守仁、关桥、肖作福等委员的共识。
但是,朱高峰委员指出,我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人均劳动生产率、制造业结构、产业主体技术、企业集中度仍存在很多问题,有些还是带根本性的。
委员们认为,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在未来的20年中,制造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主要部分,是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动机”。
李京文委员建议,修订我国国民经济产业政策,把装备制造业放在重要位置。在产业政策中国家明确支持那些对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安全关联影响大的装备制造业分期发展、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业、具有关键性技术并有自主开发技术的装备制造业,可以优先发展。也要明确指出哪些产业暂缓发展或不发展,以协调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的步伐。
来自我国装备制造业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辽宁省的肖作福委员提出,无论着眼于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是立足于建设中国先进的装备制造业,都应把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摆在重要位置。他建议国家确立辽宁省为“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创新研制示范基地”,国家财政与省财政匹配设立“发展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专项基金”。
委员们预期,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用10—15年时间,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