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电子政务与时俱进

日期:2002-03-13


  电子政务是社会信息化的“牛鼻子”。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使电子政务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电子政务的实现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是两项:一是推行政令;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这两项职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偏重第一项职能,强调管理,忽视了第二项职能,使服务变成了口号。当然,就政府工作的实质来说,推行政令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为人民服务,但二者在内容、手段、方式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要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长期以来,政府的政令传递速度慢,决策与执行脱节,现实中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反馈回来,造成应变能力差。电子政务通过网络传递,增强了推行政令的时效性,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电子政务是反腐倡廉的好帮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管理和监督工作薄弱是重要原因之一。电子政务可以对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监督,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以权谋私,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电子政务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有效集中群众智慧,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电子政务是节约行政开支的“红管家”。传统的政府管理,大多以开会研究、逐级下达、层层上报为主要工作方式,耗费了大量行政经费。电子政务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克服了“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等现象,节约了大量人力财力。
  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资源的聚集库和开发中心。通过电子政务可以积累大量信息,成为政府工作的参考依据。同时便于企业和社会利用,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准入情况,增强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