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化温饱之后要质量

日期:2002-03-11


  绿色:百姓的生活
  分类垃圾箱进入都市,超薄塑料袋悄然离开商场,一次性发泡餐盒逐渐被环保纸餐盒取代,绿色食品摆上超市的柜台、上了百姓的餐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成了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作为生活质量核心内容的环境意识,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进入我们的生活。
  绿色悄然走入寻常百姓家,它从未像现在这样与人们如此的接近。最近的一次全国规模的公众调查表明,中国老百姓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超出了“预期”,在回答“当前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时,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问题最重要,其次才是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环保的时代。从国人将环卫和环保混为一谈,到空气质量、环境指数这些以往只有专家关注的数字已经成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指南,近些年来,环保在我国的群众基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保这杆大旗下随者云集,环保关注者、环保同情者、环保支持者、环保志愿者、环保主义者,超越了道德观、价值观、信仰、文化水平差异的人们,团结到了环保大旗下。生活中的教训已经使百姓认识到,关注青山绿水与关注金山银山同样重要。
  关注环境就是关注生存,追求绿色就是追求健康。在继续着丰富“米袋子”、“菜篮子”的努力时,人们现在关注的重点是,菜叶上有残留农药吗?番茄是催熟变异的吗?猪肉里含有速长精吗?食品安全问题好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过。难道现在的食品质量状况越来越糟了吗?专家可以作证,我国食品质量的总体状况是好的,而且比十年前提高得多。这足以表明,提高得更快的是老百姓的环保生存意识。对今天的百姓而言,住房概念绝不再仅限于四面墙和一个屋顶,他们更多的把目光投向窗外,希望拥有花香鸟语、云淡风清。对装修的追求也早已由豪华美观转向环保实用,用绿色建材装修居室,用绿色植物、花卉来美化点缀居室,不仅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更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
  绿色与环保正浪潮般冲刷着我们每个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绿色:企业的生命线
  据联合国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每年约有七十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有人预言,今后“绿色壁垒”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竞争的最大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许多企业高薪聘用许多人才,投巨资引进先进的生产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时,才发现由于不了解国际上对环境污染控制的立法和标准,缺少对国际环保市场非常熟悉的销售性环保人才而丧失了许多商机。都说与国际接轨,可真正进入国际市场,才发现经济接轨的含义非常广,环境政策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一个企业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没有了解世界环保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发展动向的人加入或提供咨询,它的产品就很难同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百姓环保意识的水涨船高,“绿色”标记成了引导人们消费的新法宝,也成了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保理念自然入主企业的发展大计。
  在现代企业战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绿色产品”、“环保消费”的概念越来越成为一面旗帜,大有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想要参与竞争,就必须融入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翻越了环保这座山,企业才能见到光明。
  绿色: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
  公众的环保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和环保参与意识,更是政府制定各项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各项环境保护行动的群众基础和出发点。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全民环保意识的崛起,深刻地影响了执政党执政和和政府行政的方向和力度。就在最近几年中,可持续发展被确定为总揽全局的国家发展战略,已被普遍纳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之中,环境保护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制定了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陆续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保护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将环境保护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中,同时,有关立法工作也在加快进行,迄今中国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9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30多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行政法规,以及为数众多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国家对环境治理的投入逐年增加,“九五”期间累计投资超过3600亿元,占同期GDP的0.93%,比“八五”增加了2300个亿。一场场声势浩大的治污环保决战在中国全面打响。
  小造纸、小制革、小印染和土法炼焦等“十五小”一度在全国遍地开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环境污染触目惊心,国家毅然做出了“取缔关停”的决定。至今,全国已关停了8.4万家“十五小”企业。
  截至2000年底,全国23.8万家工业企业中90%以上实现了达标排放,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1995年平均减少了15%左右。
  就在不断付出努力的同时,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草原退化日益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态安全”引起了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被提到了与工业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位置。全国范围的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已全面展开。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政府采取措施对该战略进行了充分的环境论证,同时在中西部实施了一项投资高达1000亿元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目前已顺利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433万亩,宜林荒山造林种草1180万亩。
  在全民环保意识广泛崛起的今天,无论普通老百姓还是政府部门,都已经清醒地看到,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威胁国人生存的重要因素。居安思危,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已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绿色:我们的精神生态
  今天,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公害和环境灾难,我们更能体会“生态危机源于人类的心态危机”这句箴言的意味,认识到公众的环境意识对于改善和保护环境的特殊重要性———环境保护不仅需要绿化中国的山河,而且更需要绿化我们的心灵。
  近年来的多项公民环境意识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总体上已经超越了仅仅关注环境卫生、植树绿化的“浅绿”层面,而关注身边的各种环境污染,是一种处于“中绿”层面的生活型环保意识。然而,只有超越了对切身利益的关注,意识到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建立起生态意识,才达到了所谓“深绿”的层面。因为,较之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在野外静悄悄地发生的物种消失、温度升高和荒漠化等等,不仅更不容易为人重视,而且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更为巨大和深刻。同时,只要花足够的钱,工业污染是可以治理的,而生态恶化却很难逆转,因为,环境问题的特性之一,就是我们每个人既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又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虽然我们往往并不自觉。避免受害,必须绿化心灵,每个社会成员都主动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