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参与环保

日期:2002-03-11


  记者:环保的本质是什么?
  廖晓义:环保不仅是控制污染,也不仅是生态建设,更重要的是一种绿色生活,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对环境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也是造成生态恶化的根源,要改变环境质量的话,根本的是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倡一种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为时尚的生活方式。
  关于绿色生活方式,现在很难讲它是否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但它毕竟已经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现在,我们正面对着强大的消费主义浪潮,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有生活方式的全球化,而西方消费主义的侵入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它很可能对我们这几年刚刚兴起的对生活方式的思考造成一种负面影响。
  最重要的观念提升是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应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如何治理,每个人都有四项责任: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这种观念一定要实现转变,才会影响到人们的行动。只有当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全民共识的时候,中国的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观,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记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人谈起中国的环境问题,总认为老百姓“素质差”,缺乏环境意识。您怎么看?
  廖晓义:在环境意识方面,首先不能单纯地一味抱怨大众,这样不公平,也没有任何意义。应该想想我们整个社会的环保教育环境以及能够提供给百姓的信息是怎样的。改善教育环境,做些实事更为紧迫。
  其次,国人不要轻易抹杀自己文化中与自然的渊源,实际上并不是西方文化中就包含着严格意义上的环境意识,而中国文化没有这种基础。中国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拥有世界为之惊叹的最好的垃圾分类系统,现代环保概念中“节约资源、福泽后代”的主题都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传统。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最新的环保潮流接轨。
  只有全民都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环保意识,实施了环保行为,中国环境质量才有希望。
  记者: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呢?
  廖晓义:现实中,有一些人把环境当作“仆人”,(甚至有一段时间还将其当作是敌人),采取一切手段尽可能地要它为人服务,而真正的,自然环境应该是我们的“亲人”、“友人”,同样需要尊重与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