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怎么办?———人大代表争献应对挑战之策

日期:2002-03-07


  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我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因此人大代表为加入世贸组织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建言献策是今年人代会的最大热点。
  与上次会议不同的是:代表们关心、讨论的不再是关于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的泛泛之谈,而是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如何调整自身工作以应对新形势的切实之举。
  政府:不能再当“公婆”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定位,是代表们最为关心的。方晓宇代表认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政府如何转变职能,突出体现在政府管理方式要转变,不要动辄就去建什么工业基地,实施什么工程,发展某个产业就要争取几年时间搞上几十家或几百家企业。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企业家最清楚,政府不要再当“公婆”了。
  梁伟发代表说:政府要转变职能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世贸组织规则要求的行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制定政策、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市场监控等五大职能,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企业:必须主动接受变化来自企业第一线的蔡东晨代表说:国内企业要想应对外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就必须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很重要、很紧迫的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又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黄德明代表说,中国经济要真正融入世界大家庭,民营企业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只有找到市场,明确标准,企业才能少走弯路。
  人才:是竞争取胜的关键蔡东晨说:创新靠的是人才,而国有企业从人才招聘、使用、管理、激励机制方面和国外企业都有很大差距。目前国企人才流失严重已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国有企业必须不拘一格用人才。
  谈到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人才培养问题,席焕久代表提出高校要强化五个意识。
  开放意识:一是要对国际开放,与发达国家高校开展合作和交流;二是对国内开放,与经济、社会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为经济和先进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竞争意识:加入世贸组织,外国资本抢滩中国高等教育,必将引发人才、生源和教育资源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
  科学定位意识:避免盲目地都把目标定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所以高校也应是各具特色的。
  质量意识:越是数量增加,越应提高质量。
  创新意识:学校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到教学方式,都应贯彻创新思想,学校的文化环境、舆论氛围都应积极倡导创新。
  法律:“立、改、废”以营造公平环境梁伟发向人大会议提交了《关于尽快制定境外投资法的议案》。他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会有大量外资进入中国,而且国内的投资行为也会更加频繁。虽然目前我国已有外资管理的法律法规,但仍迫切需要一部投资法来规范市场投资行为。
  据了解,从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进行修改,并制定了立、改、废的相关计划。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全国人大就开始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和中国的承诺对现行的法律、规章、规定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先后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海关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基本完成了加入世贸组织前有关法律的修改工作,并为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做好法律法规的修改、制定打下了基础。
  国务院需要修改的法规有30件,已完成25件。有关部门修改或者废止的部门规章有1000多件。各地也对地方性的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作了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