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农民的账想想农民的盼

日期:2002-03-10


  农民增收是此次人代会上的焦点之一。
  种地永远是中国农民的根本。所以很自然地,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成了代表们最先提起的话题。
  调整结构盯着钱来自黑龙江的范广举代表说,调整要从本地优势出发。我们近年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与此同时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提高加工层次,使农民收入有了较明显增长。
  苏在兴代表说,农民没时间、没钱也没能力考察市场,他们盼望政府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向他们提供科技、市场信息服务。因此,要想让农民进市场,首先领导干部得带领农民进市场。国家对种植结构也应有宏观调控,因地制宜。
  来自广西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农民何玲代表说,我们是京族居住地,过去主要种水稻,从前年开始把水田改成了虾塘,许多人收入提高了。现在乡亲们最关心的是虾病防治问题。这次许多乡亲希望我能转达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渴望。
  谈起农民现在最需要啥,农民代表几乎都会提到“科学技术、市场信息以及资金”这几个词。
  加大投入打基础甘肃省定西县内官镇永丰村的董淑芳代表呼吁:在西部干旱地区,一眼井能浇400多亩地,就能改变七八百农民的命运。近年来,永丰村先后修复、新打了7眼140米深的水井,一下子解决了吃水和生产用水问题。有了水,村民在山上种上了苜蓿,发展了养殖业,使全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50元。因此,只要加大对西部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许多的西部农村都会像永丰村一样迅速改变命运。
  出外打工多挣钱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张国安代表说,他们村共3000多人,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外出打工,人均带回收入约1000元。
  来自重庆市黔江区的张宗海代表说,去年全区有6.5万人次外出打工,带回资金近2亿元,占农民全年纯收入的20%左右。外出打工者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更带回了全新的观念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兴办企业增财源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镇镇长董德明代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镇乡镇企业多,去年共有3万多外来民工来镇里打工,年人均收入超过万元。本镇的8000多农民也有80%进入乡镇企业,全镇年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成为重庆的首富镇。
  但目前遇到的困难是缺少资金。向银行贷款的手续很复杂,农民个人信用好的能贷个千余元,小企业干脆贷不到款。
  减轻负担少花钱黑龙江省依安县向前乡新合村党支部书记苏在兴代表说起了当地的一句顺口溜:“种粮食不值钱,种地不剩钱,一旦遇到灾年还赔钱。”因此,代表们希望在制定政策时,不能把农民的富裕程度估计过高。
  安徽省王太华代表说,税费改革为农民大幅度减轻了负担。去年全省农民税费负担减幅达31%,初步规范了农村分配关系,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善了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
  安徽省定远县东兴乡东兴村村民王广平代表说:我们乡土地较多,受益较大。原来每户一年得交400元,现在只需100多元。土地撂荒的少了,农民种田积极性高了。
  改变思维增收入来自黑龙江省鸡西市的丁乃今代表主管该市的农业,他觉得用“四化”的思维增加农民收入势在必行。
  工业化的思维:据测算,粮食初加工可增值10%—100%,生产食品可增值1—10倍。要让农民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平均利润。
  城市化的思维:小城镇可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实现建一个城镇、兴一批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绿色食品规模化的思维:鸡西市的绿色食品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9.6%,绿色食品出口量占其总量的27%,农民人均收入的38%源于此。
  服务社会化的思维:政府要为农民当好市场的“导航员”、科技的“辅导员”和致富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