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政府

日期:2002-03-12


  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是全国“两会”的一项核心议程。截止昨天,政协会议的这项议程已全部结束;人大会议对报告的审议工作也已全面深入地展开。也就是说,5000多名代表、委员对去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结、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的意见框架,已基本形成。
  代表、委员在分组发言、提案、议案、大会发言等各种形式中表达的这个意见框架,已通过媒体渐次展现给全国公民。与往年相比,由“问题”、“建议”为主要语词构成的这个框架,今年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以往希望、要求政府关注、重视的问题和工作,大多是政府机关外部的事情,比如市场上的事情、社会上的事情、企业里的事情;今年代表、委员希望、要求政府关注、重视的问题、工作,很多则是政府机关内部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关于政府转变职能、转变政风的事情。对于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意见框架。它的出现,表明了循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基础后上层建筑”思路进行的改革已深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政府职能的改革是国家改革必走的一步棋、必过的一道关。去年年底入世协议的生效则为这种改革提出了非常迫切的外在要求。代表、委员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一个意见框架,显示了代表、委员对形势和问题的准确把握与判断。中央政府对此显然也早有预案,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辟出一章来讲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风建设,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以往很多的改革中,政府往往是执行者、调控者、裁判者,改革的对象是政府之外的社会经济事物,调整的主要是政府之外的社会利益关系;而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是政府对政府自身的改革,政府机关、国家公务员的利益也在调整之中。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中,需要政府机关、国家公务员来直接感受、亲自承担改革必然带来的震荡和风险。
  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的一大考验,是要求政府让“利”。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本来无所谓自己的利益,本来不应该有自己的利益。但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政府身上,确实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利益,比如直接办企业、办中介谋利,靠审批等手段垄断了过多的社会权力,一些公务人员工资袋中的人民币比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含金量”高,等等。把自己不该得的利还给社会,把自己不该要或者可以不要的权力还给社会,把自己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将是这场改革的阵痛。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阵痛,将是考验政府部门、考验广大公务员的试金石。
  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的另一大考验,是要求政府担“责”。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人民的利益负责,本来是人民政府的使命之所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缺乏向政府、向公务员“问责”的习惯;一些政府部门、一些公务员只习惯行使权力,脑子里没有责任的概念;一些地方、一些行政领域,政府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严重不对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部门、公务员能不能放下身子,把自己当作与公民、企业等社会行为主体平等的主体,在法律面前平等地承担责任,在社会道义面前勇敢地承担责任,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坚决地承担责任,是考验政府部门、考验广大公务员的试金石。
  自本届中央政府组成以来,一直大力推进政府改革,在很多方面取都得了显著进展。许多政府部门、许多公务员勇敢地承担了改革中的阵痛,经受了改革的考验。从政府上被告席到政府与企业脱钩,从机构精减到公务员分流,从改革审批制向社会放权到站着为公民服务,人民政府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更加深刻的改革还在后面,更加艰巨的考验还在后面,更大的阵痛还需要去承受。人民期待着,在经济和社会改革中不断取得重大建树、不断给人民带来福祉的政府,一定会在自己对自己的改革中经受住最艰巨的考验,承受更大的阵痛,取得同样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