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浏览

俞汝勤委员发言呼吁营造宽松学术环境倡导优良学风

日期:2004-04-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教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教育与科研单位,目前较普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不利于优良学风的树立,也影响科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这种风气表现在诸多方面。较突出的如科研工作急于求成,领导往下压指标,一年要拿到多少项目,发表多少论文,出版多少著作,获得什么级别的奖励,等等。指标与津贴级别挂钩,各个级别均有相应指标,完不成任务则津贴等级自动下降。在这种气氛与压力之下,研究人员与教师很难潜心研究学问,终日要盘算如何设法多拿项目,多写几篇论文,多编几本教材,等等。这种现象似无可厚非,但一些不良风气却由之而生。由于各种项目的来源有限。处于各级行政负责职位的人员较之一般研究人员与教师大有方便之处,权权交易由此滋生。学术论文应是科学研究成果累聚的产物。迫于急需,科研人员只好将半成品也拿出来充数,一篇长文分解为几篇短文,搭车署名、相互挂名成风。更有甚者,意志薄弱、素质低下者抄袭剽窃者有之,篡改、伪造数据者有之。教师教学选用教材,应优先采用经长期使用证明最优者。但由于指标压力,不论某教师有无足够水平,邀集若干同仁,你写一章、我编几节,自封为主编,出版新的教材。运用任课教师有选择教材的权力,指定学生购买使用这种自编的教材。这样既完成了考核指标,又可得到稿费,而惟一不受益甚至受害的是学生。

  教学科研的管理需要规范,奖勤罚懒的想法并没有错误。但制定各种考核指标,必须考虑其导向作用。科研项目的立项,应尽可能做到公正透明,防止“马太效应”,各种资助项目与荣誉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需要对一些不适当的评估、检查、考核制度进行调整。对从事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人员,不宜用过于机械的指标进行与科研周期相比期限太短的考核。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必须从教育入手。大学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在这方面负有特别的责任。要制定规程要求科研人员自律,也要建立他律的机制。像抄袭剽窃、篡改伪造数据这类恶劣的不端行为,应制定类似奥运会对违规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采用的制裁措施,例如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基金资助和参与其它科研活动的资格。在评奖等各种活动中,参评对象的学风记录应放在显要位置,实行一票否决。在组织监督方面,科研人员所在单位应负起责任,而决不能从本位出发掩饰过失。